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一个中年女人的建议:人生下半场,忘记自己的性别,痛快的活着
2025-08-11

别让性别框住了你的人生。

人活一辈子,最怕的不是没资源、没背景,而是自己先把自己关进笼子里。很多人,尤其是走到中年,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大半生的选择,其实并不是出自内心的意愿,而是顺着家人、社会、传统的轨道,被推着走。这个轨道里有无数的标签:男人就该这样,女人就该那样;男人要顶天立地,女人要贤惠温柔;男人要挣钱养家,女人要相夫教子。你看似在过日子,其实是在完成角色的剧本。可人生的剧本,写下名字的人不是别人,应该是你自己。

许多人习惯把“我是女人”放在“我是人”之前,于是,无论想学车、买房、创业,还是辞职、旅行、单身,都要先问一句:“作为女人,这样做合适吗?”这种先天的限制,就像在出发前给自己绑上了绳子,再羡慕别人跑得快也无济于事。事实上,生理性别只是肉身的属性,和你的能力、志向、性格、人生的广度,并没有必然联系。真正限制人的,不是性别本身,而是对性别的刻板想象。农耕文化下形成的重男轻女观念,让很多女性从小缺乏自主权,被安排、被控制,甚至不被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容易在懵懂期就交出了人生的方向盘,等到成年,才发现要夺回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但即使外部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我们依然可以先改变自己。改变从看清边界开始——知道什么是属于你的生活,什么是别人无权干涉的空间。无论男女,都可能面临父母的安排、亲戚的指点、伴侣的控制。如果不清醒,很容易在“为你好”的幌子下失去自主权。学会对不尊重你意愿的人说“不”,学会在关键选择上自己做主,并且承担由此带来的结果,这是一个独立的人最重要的能力。独立不是拒绝帮助,而是有能力在帮助之外活得下去。

顿悟往往出现在一次主动选择之后。你学会开车,可以自由往返不同城市;你买了自己的房子,不必在婚姻里为了栖身之所委曲求全;你决定旅行,就能在陌生的地方与自己重逢。你会发现,很多人不支持你的独立,并不是因为他们真心关心你,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不独立,习惯了依附,就不理解自由的滋味。这种时候,你更要清楚,人生的归宿从来不是某个人、某个角色,而是你自己。无论你是单身、已婚、离婚,是母亲还是职业人,只要这是你发自内心的选择,并且愿意为之负责,那就是“做自己”。

所谓忘掉性别,不是让你去否定自己的生理特征,也不是刻意模仿异性,而是在人生的每一个决定中,把“我是谁”放在性别之前。今天你想穿裙子、留长发,是因为喜欢,而不是因为别人说女人该这样;明天你想剃短发、穿机车服,也只是出于心情,不是为了反抗什么。你的婚姻、事业、学业、兴趣,都是为了成全自己,而不是为了符合“好女人”或“好男人”的模板。当你不再用性别刻板印象来衡量自己,不再在意别人眼中的“合适”,你才真正从束缚中解脱出来。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懂得:一个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不是别人赏赐的,是自己争取的;不是靠抱怨得来的,是靠选择和担当换来的。你可以选择当母亲、当家庭主妇,也可以选择做企业家、旅行家,只要这是你的意愿,就没有高下之分。人生每个选择都有沉没成本,选择了A,就必然失去B的好处,这是公平的。接受这个公平,就不会在享受选择带来的好处时,还一边抱怨它的代价。真正的强大,是自己选择、自己承担、自己享受。

所以,中年以后,请记得先把“我是人”放在“我是女人/男人”之前。以人的身份去思考,以人的自由去选择,以人的担当去生活。不要在别人安排好的剧本里跑龙套,哪怕环境依旧嘈杂,你依然可以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痛快演一出戏。别让性别成为你看世界的唯一窗口,别让别人的观念取代你的心意。你活得怎样,和性别无关,只和你是否忠于自己有关。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这样的人生,才够痛快。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娃 著,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