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27岁,我目睹了一个国家失控的全过程
2025-08-11

活着有时比想象中更需要勇气。
有的人一生生活在和平的温室里,听说过“战争”,但从未嗅到过硝烟的气味,也未曾在半夜被爆炸声震醒;有的人却在二十几岁的年纪,被抛进了失控的世界,看着城市燃烧、街道空无一人、同胞四散奔逃。焦翔的故事,就是这样的经历。他原本只是去做一名驻外记者,写写稿、拍拍照片、看看世界的博物馆,却在飞机落地的第二天,被卷入埃及的政局动荡,从而开启了三年多的战地岁月。这不是预设的剧本,而是命运推开了一扇血与火的大门,让一个年轻人去亲历一个国家崩塌的全过程。那种震撼,远比新闻报道里的字句更沉重,也让他在短短几年里,看清了世界的另一面。

从开罗街头的数十万示威,到坦克、战机、宵禁,再到解放广场的巨大国旗与火光,他看到人群的呼喊,也看到混乱中的劫掠与破坏。他在利比亚的大漠里遇见逃难的中国同胞,也走进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看见迫击炮像下雨一样落进城市,却有人在废墟中举办婚礼;他在撤侨现场见证三万六千名中国人回到国旗下时的泪水与掌声,也看见同一片土地上,滞留的难民在帐篷边茫然张望。这三年,他穿着防弹衣,在破损的楼里做采访,差点被流弹击中;他在酒店窗户贴上胶带,躲在床与墙的夹缝中睡觉;他在抢劫中拼命护住相机,却在被推倒后才感到双腿的颤抖。日常与轰轰烈烈不断交替,他在自由时间里吃饭聊天,在紧急时刻冲向爆炸的街口,只为拍下更多真相。

直到某个瞬间,他开始明白,这场修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胆量,而是为了看见人性中最真实的光与暗。战争里,生命随时可能中断,可人们依然会送外卖、会为婚礼化妆、会在夜色中跳舞;同胞的关心可以用一句“注意安全”就让人热泪盈眶;国家的力量,可以在边境线上为三万人打开一条安全通道,让每一辆大巴都摆上水和饼干。这是人性中的暖。而另一面,则是发国难财的商贩、身无分文却被困在口岸的难民、彼此之间被仇恨充满的对话。这些画面,像刻刀一样,将他的世界观剖开重塑,让他意识到和平并非理所当然,道德的底线并非永远坚固,安全感也不是凭空存在的。

领悟来的时候,往往很安静。焦翔在战火间学到的,不只是新闻敏感和采访技巧,而是一种生命的觉悟:在没有法律与秩序庇护的地方,你只能依赖自己的判断和别人的良知;在危机中,情绪容易被恐惧与仇恨裹挟,而真正的力量是依然选择善意与担当;身处和平时,别忘了这世界还有许多人在硝烟里等待明天。战争教会他的,不是如何热爱战争,而是如何热爱和平;不是如何冷酷旁观,而是如何用手里的镜头,为那些无声的人留下见证。

所以,真正的勇气不是冲进炮火,而是在炮火之后依然相信光。真正的担当不是喊口号,而是用自己的双脚走到真相的现场。生活在和平里的我们,也许无法像他一样在战地奔波,但可以学会在自己的生活里守护那份清明与善意。无论身处何地,记住彼此是同胞,记住有些人的安稳,是别人用危险换来的;记住那三万六千人的掌声,也记住那些依旧滞留在边境、等待一个温暖消息的面孔。和平不是抽象的词,它是有人替你挡下了子弹,有人帮你铺好回家的路。若心中有了这份明白,就能在平常日子里更珍惜眼前的一切,也能在风雨来临时,做那个愿意伸手的人。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坚守战地1200天》焦翔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