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28“老年主播团”意外爆火:时代抛弃你时,呼声很大你却假装没听见
2025-08-11
怕被时代淘汰,就要学会听见它的脚步声。
人们常常以为,衰落是缓慢的,等看清了再行动还来得及。但真相是,时代转身的速度比你想象得快得多,它不会提前发通告,不会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提醒,它会直接用一个浪潮、一阵风、一记闷棍,让你猝不及防。只是,在真正的“拍脸”之前,时代早就一次次敲过门、喊过话,只是你没有用心去听,或者假装没听见。那些仍在原地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习惯了固守,不愿意去学新的、不熟悉的、不舒服的事物。就像“活力28”的老年主播们,他们曾经反应迟缓,被浪潮甩在身后,但这一次,他们咬着牙,学会了直播、学会了看弹幕、学会了和年轻人同台较量,于是才有机会在品牌濒临死亡的时刻,再次抓住一线生机。这一抓,抓住的不只是销量,更是自我更新的主动权。
时代的变化,不只是产品和工具的更新,更是对人的觉醒力的考验。过去的几十年里,80年代拼胆识,90年代拼机灵,如今拼的是你能不能看懂局势、能不能转得过弯。茅台跨界做酱香拿铁,不是为了热闹,而是看准了年轻人市场的空缺;雷军放下软件的老本行,跑去拆机研究硬件,是因为看到了智能手机的未来。看见了,还要敢试,敢投入时间和心力去追上时代的节奏。很多人在被淘汰后抱怨无情,却不想想,自己是不是早就和世界失去了同频。你不向外看、不去接触新的圈子、不学习新的技能,就像关在一间舒适的房间里,自我感觉良好,直到外面的地基都换了,你才惊觉连门都找不到了。
顿悟往往发生在痛点之后。当你在会议上第一次接不上年轻同事的话,当你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技能在新平台面前毫无用武之地,当你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那种无力感就会让你明白,真正的危机不在于年龄,而在于适应力。所谓适应力,不是机械地学几个新名词,而是像松鼠一样储备——储备钱、储备体力、储备知识;像海绵一样吸收——吸收趋势、吸收方法、吸收跨领域的经验;像旁观者一样拉长时间看选择的后果;像蜘蛛一样编织信息网,把握行业脉动。这是内修的功夫,也是外看的必修课。你要知道,未来是“三无社会”:无生意可做,因为信息透明;无工可打,因为个体崛起;无机可投,因为规则完善。听上去残酷,但也意味着,谁能创造价值,谁就能站在浪潮上。
明理之后,你会发现,更新自己其实是生命的常态。味蕾十天更新一次,皮肤两三周换一层,血液三个月就全新了。身体尚且如此,思想怎能一成不变?你不必急着成为谁的对手,也不必和所有人赛跑,你只需要确保,自己不是那个假装听不见的人。外面的世界每天都在发出信号,可能是一个新平台、一种新职业、一场新合作,也可能是一阵看似和你无关的热闹。听见它、走过去、学会它,不管你的步子多慢,都好过原地等待被淘汰的那一刻。到最后你会明白,活得久,不如活得新;守住过去,不如拥抱未来。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托马斯·弗里德曼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书深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技术与经济变革对个人与企业的影响,强调适应变化、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