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疯子余承东,撑起华为的野心
2025-08-11

有些人看似在闹腾,其实是在为未来铺路。

人这一生,做事的姿态各不相同,有人小心翼翼,怕走错一步,就像在薄冰上踱步;有人却像在旷野里奔驰,不惧风雨,连摔倒都摔得响亮。余承东便是后者。他的故事像一条河,水流湍急时能冲碎石块,平缓时又能悄然滋养土地。他的“疯”不是鲁莽,而是敢于在看不到尽头的地方点起一盏灯,把自己逼到墙角,再开出一条路。这种精神,不是纸上得来,也不是三言两语能教出来的,而是在无数个日夜的推敲、决断、挫折、反击中淬炼成钢。旁人看到的是他一次次“遥遥领先”的豪言壮语,却不知那背后,有多少夜里独自走到天亮的孤独脚步,有多少被拒绝、被嘲笑、被质疑的瞬间。他像个不肯收竿的渔夫,不管风浪有多大,总要在海里抛下鱼线,因为他知道,不去试,鱼就永远不会自己跳上船。

这份不服输的性子,从他年少的困境中就生了根。贫困、饥饿、体力活、父亲要他放弃学业,这些都没有打断他向前的劲。他愿意用窝头换书,把不吃油菜的日子当作对自己的一种投资。这样的积累,带他考上大学、走进华为、接下没人敢接的任务。别人担心风险,他偏要去试;别人说那是撞墙,他却说那是开门。他的眼睛里从不只有当下的墙,而是墙后更远的天。这也是为什么,在无线基站、在手机、甚至在新能源汽车这些看似无解的局面里,他都敢翻桌重来。很多时候,真正的改变,不是来自稳妥的选择,而是来自那份明知前面是悬崖,仍然敢搭一座桥的决心。这种桥未必一搭就成,但一旦成了,通往的就是别人没法到的地方。

然而,他的“疯”并非盲动,而是带着方向感的“疯”。他之所以敢砍掉90%的业务,是因为看到了高端市场的缺口;他之所以顶着压力研发新基站,是因为明白轻便高效的设计是未来的趋势;他之所以对造车有执念,是因为看到了智能化赛道的必然。这样的决策,不是情绪化的反应,而是经过反复推演后的孤注一掷。他的外号“余大嘴”,在外人看来像是在调侃他爱吹牛,可他自己心里清楚,每一句“遥遥领先”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路径图,他不说虚的,只是提前把终点挂在嘴边,让自己和团队没退路。吹牛容易,实现难,而他偏偏把难的事一件件做成,把别人当笑话听的话,一点点变成现实。这是一种“言必行”的修行,每一句话说出去,便是许下的誓愿,带着全力以赴去兑现。

在这样的人身上,你会发现一种有趣的规律——越是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他越是想去做;越是众人摇头的方向,他越是执意前行。这看似是逆着风走,其实是借着风势飞。因为他知道,凡是大家都觉得安全的地方,已经人满为患;而那些看似荒凉的地方,正等着第一个拓荒者去点燃篝火。他不怕成为第一个,也不怕被骂疯子,因为真正的疯,不是没有理智,而是用比常人更坚韧的心去承受比常人更多的孤立和压力。这样的疯子,不是破坏者,而是开路者。他会被误解,被反对,被泼冷水,但当路修好时,走在上面的,可能就是曾经说他不行的人。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这本书以宏观和细节交织的方式,呈现了中国企业家在风雨中开疆拓土的真实故事,其中关于华为及类似人物的章节,能让人更深理解“疯子”的力量与时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