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发生,随处灭尽。
2025-08-12
有些事来得猛烈,可它离开的那一刻安静得像没发生过。
生命的景象就是这样,瞬息间起,瞬息间灭,我们却总习惯用一生去抓住那一瞬。一次相遇,一句言语,一个动作——它发生的当下那么鲜明,仿佛会永远刻在心里。但仔细去看,它的生灭不过是在心里掠过的一道波纹,起时带着涟漪,灭时归于平静。我们痛苦的根源,就是在“起”的时候加了太多执着,在“灭”的时候添了太多留恋。于是,本该随风消散的尘土,反而在心里积成了石头,压得自己喘不过气。
当你开始修行,才会慢慢体会“当初发生,随处灭尽”是一种多么自在的境界。它不是叫你对一切无动于衷,而是让你在发生的当下全然在场,看清它的生,也不阻碍它的灭。事情一旦起,就必有灭的时刻;情绪一旦来,就必有走的过程。这是因果的自然,这也是万法的性状。问题在于,我们总想在发生时加码——在快乐里想要更多,在痛苦里拼命抗拒——结果让原本可以轻轻落地的事,变成了长久悬挂的包袱。
我记得一次在山里打坐,清晨的雾气从谷底升起,刚开始浓得看不见前方,仿佛山都被藏起来了。可不到一刻钟,雾便散了,阳光照进来,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那一刻我明白了,生命中大多数的困扰,都是雾气。它来时,你以为世界变了;它走时,你才知道山一直在那里。从这个角度看,“当初发生”只是缘聚的显现,“随处灭尽”则是缘散的必然。抓住它不放,不是延长了它的存在,而是延长了自己的妄念。
顿悟往往在最普通的日子里发生。当你不再试图让一朵花永远盛开,不再想让一阵风一直吹着脸,不再想留住一声笑的回响,你就会发现,失去并不是真的失去,只是形态的变化。当初发生的事情,其实在它灭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全部意义。它该带给你的体验、提醒、感动,都已经交付,剩下的只是你自己不肯放手的影子。学会让事物在它该走的时候走,就是学会与无常共处。而无常,不是来夺走你的,而是来让你更深地看见:你真正的依靠,从来不在这些生灭之中。
明理之后,你会发现,这个道理能化解很多尘世的牵绊。情感如此,事业如此,身体亦如此。它们都会来、会去,而你所要做的,不是去锁住它们,而是与它们同在当下,发生时全然经历,消散时全然放下。心不再纠缠,才能腾出空地,让新的发生自然来到。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圆融——你允许一切来,也允许一切去,因为你知道,自己不是来来去去的那部分,而是那个始终看着的人。这样的自由,比任何抓住都更有力量。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中观根本慧论》,龙树菩萨著,鸠摩罗什译,中华书局2017年版,特别是“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一偈,对“当初发生,随处灭尽”的无生法义有深刻阐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