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华为麒麟芯片回归,跟月薪3000的我有什么关系?
2025-08-12

有人拼尽全力向前冲,是为了让你站着也能有尊严地生活。
很多人说起国家科技突破,第一反应是“跟我有什么关系”,甚至冷嘲热讽,仿佛那些高端制造、大国重器,只是遥远舞台上的烟火,与自己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无关。但真相恰恰相反,科技的进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比一场涨薪、一份奖金更直接地影响你和我。你今天能用得上的手机、能买得起的家电、能坐到的高铁,背后都是无数人在看不见的地方,替你守住了一条你以为理所当然的路。只是,这条路有时像山岭,需要人死守;有时像窄桥,需要人顶着风浪去铺;而我们安然走在其上时,往往忘了有人在泥泞中推着它前行。

科技不是冰冷的芯片,不是悬挂在新闻上的数字,而是藏在你生活缝隙里的温度。当国产飞机首飞,意味着未来你的机票价格可能会因为竞争下降,你出行的选择更自由;当国产芯片突破,意味着你用的手机、家电、汽车不会因为国外的封锁而价格飙升、功能受限。它们让你不必为别人的脸色生活,不必被突如其来的断供逼到墙角。这是一种看不见的保护伞,它平时藏起来,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可一旦被拿走,你就会立刻感受到寒风直入骨髓。

我们习惯了抱怨“工资太低”“机会太少”,却很少意识到,很多机会和工资的增长,是靠着产业链的壮大、国家竞争力的增强来支撑的。当大企业和高技术能在国内生根发芽,意味着更多岗位会在你的家乡出现,不必背井离乡、不必为房租耗尽半个收入。这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能让你父母少一份挂念,让你孩子多一次陪伴的现实。宜春的锂矿、抚州的工厂、国产大飞机的零部件车间,这些地方的普通人,正是因为产业链延伸到脚下,生活才慢慢改变。

顿悟往往在最平凡的时刻发生。有人问:“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去做国产芯片?”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一种习惯了依赖、习惯了被供应的思维。但当年志愿军守上甘岭,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在弹雨中生存,而是知道,一旦那片阵地失守,后方就再无退路。今天的科技领域,同样有“上甘岭”——是被别人掐住咽喉的芯片,是关键设备的核心零件,是那些你以为随时可以买到的东西。当别人可以用一纸禁令让整个行业瘫痪时,笑声就会变成惊恐。你不必亲自冲锋,但要知道,有人在替你守。

而且,这种守护不是一句豪言壮语,它有长年无休的研发、资金链的紧绷、市场的冷眼,甚至有在最绝望时仍咬牙坚持的孤勇。任正非说:“上甘岭是不打粮食的,但是上甘岭丢了,打粮食的地方就没有了。”科技的突破,常常先不见收益,只见投入;可一旦失守,就可能让整个产业、甚至经济的根基被掏空。那些看似与月薪三千无关的突破,其实是在为你守住未来可能的万薪机会,守住你孩子长大后的选择权。

当你看清这一层,很多嘲笑便会无声消散。你不必去盲目崇拜,也不必非要换手机,但可以学会感恩那些在你看不见的战场上,为了让生活保持平常而付出不平常努力的人。真正的尊严,是不被任何外力轻易剥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单靠个人努力就能获得,它需要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底气。

所以,当下一个国产突破诞生时,不妨少一些冷漠,多一分理解。你会发现,这些看似宏大的故事,其实就藏在你每天的柴米油盐里——它让你依旧能用上你想用的工具,买到你想买的东西,选择你想走的路,而不是被迫低头。等到那一天你发现自己有了更多选择、更高收入,也许你会忽然明白,这些“无关”的突破,其实一直在为你默默铺路。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中国芯:国产芯片风云录》,作者:杨建伟,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中以翔实资料记录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关键人物的奋斗故事,帮助读者理解技术突破背后的艰辛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