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11年,从第2200名到行业第一,雅迪创始人:山脚和山顶风光完全不同
2025-08-12
做成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在一个人还没站到高处的时候,山脚的泥土是潮湿的,空气是浑浊的,仿佛一切努力都是在推着一块沉重的石头往上挪。但就是有人,不嫌重,不嫌累,不怕慢,靠着一口气、几分倔强、一些智慧和踏实,把那块石头推上了山腰、山顶。站在顶上时,才知道山下人看不到的风景,也明白一路走来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心血的痕迹。钱静红的故事,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执拗——既不被起点的低微吓退,也不被过程的艰苦磨平,更不被短暂的成就迷住,而是让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做到最好。
她的起步,不是办公室的白领光鲜,而是摆地摊卖衣服。那时候凌晨四点天还没亮,就得摸黑去进货,连公交车都没开,只能拦货车,有时甚至闷在集装箱里憋得喘不上气。人还不到二十岁,却已经知道生意不是等来的,是走出来、挤出来的。她父亲那句“靠自己赚钱没啥难为情”,像是一颗火种,点燃了她的勇气。后来开饭馆,四个月赚到第一桶金,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饭好吃、脸真诚、心用在客人身上。那时候不懂什么是“爆款”“翻台率”,但她懂得,真心对人,就是生意的根本。
从小厂、合资、分家,到进入电动车行业,别人笑她做“要饭的人”的生意,她却用一个简单的逻辑看穿了机会:不是所有人买得起摩托车,可每个人都要出行,普罗大众的需求,就是她要抓住的市场。她和丈夫一个踩油门、一个踩刹车,不怕争论,只怕不沟通。夫妻店的力量,不在于谁更强,而在于互补、同心。在最忙的时候,她给员工拧过螺丝、洗过厕所,凌晨回家吃母亲包的馄饨,或者在宵夜摊上被陌生老人端来热饭热汤。那种日子很苦,但心是暖的,因为知道自己是在路上。
从7个人到300人,再到全球销量第一,这条路没有捷径。她靠的,是“坚持做好一件事”的笨办法。有人多元化,分心做房地产、做金融,结果被困死在副业里;她只盯着电动车,把它磨成行业里最锋利的刀。她的卓越,不只是领先别人一步,还在于让供应链、经销商、员工都能跟着她赚钱。她说,共赢不是口号,是按时付款、不欠人情;是你强不欺上、不压下;是一起进退,一起分肉。这种格局,让企业活得长,也让人心稳得住。
顿悟的时刻,是当她把山脚、山腰、山顶的风光比作人生目标的递进。每一个阶段的视野、气息、味道都不同,你只有到达了一个高度,才会有下一个更高的渴望。她不催人一步登天,她告诉你,要先养活自己,再找热爱,然后一辈子把这件事做好。目标要不断升级,但脚步要稳,要走到、看到、感到,这样才能真切明白每一段路的意义。她也不回避人生的三不原则——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遇事深呼吸三次,不让情绪先出手;面对恐惧,知道不躲才是解决;不怕问、不怕学、不怕承认自己暂时不行,这样才能一步步变成最好的自己。
明理在于,她讲的“企业家精神”不是冷冰冰的策略,而是成就——成就爱人、成就员工、成就合作伙伴,甚至成就陌生人。她明白管理是反人性的,人性不喜欢被管,但喜欢被成就。顺水人情,帮人拧瓶盖、擦桌子,不是为了讨好,而是因为心里有善意。有善意的人,不会轻易对人差;成就别人的人,也在成就自己。这不仅是做企业的道理,也是做人一生的修行:找到你那件愿意做到老的事,专注它、热爱它、带着一群人一起向上,直到站在山顶,看见脚下所有的风景,心安而不骄,热烈而不燥。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1169307)——这本书研究了长期成功企业的共同特质,与“坚持做好一件事、卓越与共赢”的精神高度契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