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最新讲话:让这样的人当干部,就是胡来!
2025-08-12
做干部不是坐位置,而是有真本事能挑担子。
很多人以为干部的分量在头衔和办公室的大小,其实真正的分量在能不能解决问题、带出队伍、守住边界。任正非的这篇讲话,看似在谈用人之道,其实是在讲一个根本的做人做事之道——识人、用人、养人,最终的落脚点是让真能干的人在合适的地方开花结果,而不是让位置和人空转。他说得很直白,让不懂事、没干成事的人坐上决策的位置,就是胡来。这话不客气,但掏心。
一个组织里,最怕的不是没人才,而是有人才却被埋没;最怕的不是有新人,而是新人没有土壤生长。任正非反复强调“边界”二字,不是为了限制人,而是为了让人有方向。业务边界清晰,才能知道该用什么样的人、往哪去;研究边界宽一点,是让探索的火苗有燃烧的空间。可这两个边界如果不清楚,就会变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忙得很热闹,结果却无处着力。他举的例子很形象——牙科医生也能成为电源公司的主力,因为技术有相通之处;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数学15分的钱钟书,都因为有人识得他们的长处而被破格录取。真才不怕背景怪,怕的是没人去识别那一点独特的亮光。
干部也好,专家也好,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是在实践里打出来的。他说,全才一定是从专才长出来的,这句话像一把锤子敲在心上。你得在一个领域钻到极深,才有可能触类旁通,看懂其他领域的门道。否则就像皮蛋和粥放在一起,还是两样东西,没有发生真正的融合。领袖也不是找来的,而是在一次次成功的项目、一回回亲手解决的难题里自然长出来的。小镇的孩子之所以容易成为大人物,是因为他们的成长少了束缚,多了自己摸索、决策、试错的机会。踩过水坑、摔过跤,才知道下次要绕开,这是最原始、最有力量的学习方式。
我顿悟的地方在于,他看似是在讲华为的用人策略,实际上是在讲人生做事的规律。一个人要立得住,首先得有一块自己啃透的硬骨头——这就是专才的修炼。你先在一隅之地站稳脚跟,再慢慢向外看、向外走,才能真正成为能挑大担的“全才”。而这个过程里,组织要做的不是手把手教,而是提供土壤、给自由、留空间。任正非甚至主张不要让高级专家背太多管理任务,不搞强行配对,而是让他们在热爱的岗位尽情释放能量。因为热爱是最好的黏合剂,只有当一个人喜欢他做的事,他才会心甘情愿地拼、会在岗位上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明理之处,是他反复提到的宽容与机制。宽容,不是纵容,而是允许不同的声音并存,允许“歪瓜裂枣”也有机会发光,让争论成为思想的碰撞而不是彼此的否定;机制,是让人才能被看到、被用上、被留下,让出成绩的人有更高的平台,没本事的人自然退出。一个真正健康的团队,既有垂直深耕的“烟囱”,也有跨界交融的“云”,既有在一线摸爬滚打的基层经验,也有站在高处统筹全局的视野。干部的价值,不在于能说多少漂亮话,而在于能不能带着人打胜仗,让队伍有钱分、有肉吃。这样的干部,才配得上位置;这样的用人观,才不会让组织走向胡来。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1169307)——通过长期研究成功企业的共同特质,深入揭示了如何构建让人才和事业共同成长的机制,与文中“识人、用人、养人”的精神不谋而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