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祥林嫂式的和平是不存在的。
2025-08-12
真正的和平不是忍到麻木,而是醒着去面对。
祥林嫂的故事像一面蒙尘的镜子,映出许多人心里不敢直视的影子。她的一生里,失去与打击接二连三,先是丈夫早逝,被迫改嫁,又丧子,后来还遭人冷眼。每一次,她都默默忍受,不去反抗,也不去争辩。表面看,是安静的,像是把命运的苦水都吞下了肚子,换来一潭平静的湖面。但那湖底的沉淀,是厚厚的淤泥。人们以为她得到了“和平”,可那和平是死水,是压抑,是从灵魂到骨头的麻木。这样的和平没有根基,一阵风、一块石头,都能让它溅起浑浊的浪花。真正的和平,不是让心灵沉睡,而是在清醒中安住自我。可祥林嫂的“和平”恰恰是睡过去的,是把自己交给命运摆布的。
在生活里,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影子。有人被不公对待时选择沉默,因为觉得说了也没用;有人在关系里一再退让,因为害怕争执会让一切破裂;有人在职场被压榨,却说服自己“熬一熬就过去了”。这些忍让在当下或许能换来一时的“安静”,可那不是和平,只是冲突被暂时压住。这样的状态,就像把尘土扫到地毯下面,地毯表面干净,里面却越来越脏。祥林嫂的悲剧在于,她从未意识到这种“忍”正在把自己慢慢推向深渊。她忍得久了,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站起来的力量。等到别人眼中的她成了“认命的人”,她已经连改变的念头都没有了。和平如果建立在屈服之上,那它只是另一种枷锁。
顿悟往往是在看穿这种虚假的和平后才发生的。有一次我在山里行脚,见到一条溪水被枯枝挡住。水面很平静,但我伸手拨开枝桠的那一刻,水流猛然冲出,带着久积的叶子和泥沙,直下山谷。那一刻我明白,很多人的“平静”也是被堵住的水,表面温柔,内里憋闷。一旦有机会冲开束缚,情绪就会决堤。祥林嫂的一生,没有人替她拨开枝桠,她自己也没去尝试,她的溪水就这样慢慢腐坏了。真正的和平,是像那未被堵住的溪水一样,即使遇到石头,也会绕过去、越过去,不停流淌,不停更新自己。它需要觉知,需要勇气,更需要面对内心的直视——承认我在委屈,承认我在愤怒,承认我有权去改变。这样的和平,才是有呼吸的和平,是活着的和平。
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再回头看祥林嫂式的“和平”,便知道它的可怕。它像一张温柔的网,看似保护了你,实则是慢慢收紧的陷阱。世间的和平,不能靠麻木换取,不能靠“算了”来成全。它必须有根,那根是自知与自立。一个人要先在心里种下一个“我愿意活得清醒”的种子,然后用行动去护它发芽。和平,不是风平浪静的表象,而是有风有浪时,依然知道怎么握住船舵。我们或许无法避免生活里的苦,但可以避免在苦里睡着。若是清醒地面对,哪怕伤痕累累,也比带着麻木的“平静”走到尽头要光亮得多。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中文版由胡因梦翻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7550272835。本书讲述了在极端困境中保持内在自由与清醒的可能性,与本文主题一脉相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