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任正非:要敢于管理落后员工。
2025-08-12

真正的管理,不只是带好能人,更要带活落后的人。

我见过许多管理者,面对表现优秀的员工时,笑容满面,鼓励有加;可一旦遇到落后的员工,就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只会批评几句了事。他们害怕正面管理,怕得罪人,怕弄僵关系,怕付出心力得不到回报。可一个团队若只偏向强者,落后者永远被放在阴影里,团队的根基迟早会出问题。敢于管理落后员工,不是为了树立威风,而是为了把整个团队的力拉齐,让每个人都能朝着同一个方向走。修行里有一句话:“偏修一法,不成全功。”人也是如此,只顾一部分,不顾另一部分,就不可能圆满。

我曾在一个企业里,见到一位部门主管带人颇有心得。她每个月都会与团队里落后的成员单独谈话,不是为了盘问,而是先问三个问题: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觉得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最希望我能帮你解决哪一件事?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能让对方卸下戒备,把真实的原因说出来。有人是因为技能不够,有人是因为情绪低落,有人则是因为目标模糊。她说:“落后不是死罪,但不去面对落后就是放弃。”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承着这个思路,我在寺里见过师父教导功课落后的弟子。师父不会当众呵斥,而是悄悄安排他们多一些与熟练者配合的机会。比如有人持诵总是落拍,师父就让他和节奏最稳的师兄站在一起,让耳朵先熟悉节奏;有人抄经总是错字漏字,师父会安排他帮忙整理经卷,让他在接触更多经文的同时加深记忆。师父说:“管理落后的弟子,不是急着把他推到台前,而是先让他站在温暖处,慢慢长稳。”这种耐心和方法,放到世间的团队管理中同样受用。

顿悟往往是在亲自去做这件事时发生的。几年前,我接手一个小组,里面有两个员工一直被贴着“差”的标签。起初我也有些头疼,觉得他们拖累整体速度。可转念一想,如果我避开不管,他们的落后只会固化。于是我花了时间去看他们具体的工作方式,发现一个人做事慢,是因为害怕出错,反复确认导致延误;另一个人效率低,是因为他对任务的全流程不清楚,只是机械执行。于是我分别给了他们不同的管理方式:前者我先帮他设定容错空间,让他先按速度完成,再回来改细节;后者我给他画出完整流程,并安排他在关键环节旁观别人的工作。三个月后,他们的表现虽未达到顶尖,但已能跟上团队节奏。那一刻我意识到,管理落后者的关键,不是用同一根棍子赶,而是用合适的方式扶。

还有一次,我在山路上遇到一群赶路的人,队伍里有一位脚伤未愈的年轻人,走得很慢。领队并没有催促全队加快,而是安排两个体力好的队员轮流背他一段,再让他自己走一段。这样既不拖延整体进度,也让这位年轻人有机会逐渐恢复力气。这不就是管理落后者的智慧吗?让他参与,而不是放弃他;调整节奏,而不是抛下他。

明理之时,我更清楚了——敢于管理落后员工,本质上是敢于直面问题,也敢于承担责任。这种勇气不仅仅关乎管理技巧,更关乎心量。一个真正的领袖,不会因为落后者暂时的不足而放弃他们,而是会想办法让他们变得更好。修行里讲“摄受与调伏”,摄受是接纳,调伏是引导,这两者结合,才能真正让人脱离落后的困境。世间的管理何尝不是如此?你愿意拉他一把,他就可能成为团队未来的助力;你转身走开,他就会一直留在原地,甚至成为你前进的阻力。

所以,敢于管理落后员工,不是惩戒,而是成全;不是挑毛病,而是点亮路。落后的状态有时是暂时的,但放任不管的结果往往是永久的。管理者若有智慧,就会明白,带动落后者的过程,正是磨炼自己格局与能力的最好时机。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著,新华出版社2019年版),书中“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的理念,对如何管理和带动落后成员有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