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任正非:学会批判华为,就有机会担负重任。
2025-08-12

敢于批判一个强者,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担当者。

世间许多人,面对强大的机构或权威,总是心生敬畏,甚至不敢多言。尤其是面对一家如华为这样的企业,成绩卓著、形象鲜明,更容易让人陷入盲目赞颂的氛围之中。可真正有责任、有格局的人,却懂得在尊重的同时保持清醒,他们知道,批判不是为了挑刺,而是为了让船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批判,不是破坏,而是一种建设;不是敌对,而是深度的参与与承担。一个人若能用独立的眼光去看待强者,不被外在的光环迷惑,就说明他具备了站在更高位置上的心力与胆识。

修行者明白,批判的本质并非口舌的锋利,而是心智的独立。很多人以为批判就是否定,但真正的批判,是先懂,再评;先走进,再拉开;先认同其价值,再指出其不足。这就像修剑,剑要锋利,但剑鞘要合身,否则锋芒只会伤人。敢批判华为的人,首先得懂它走过的路,知道它为何能在风浪中屹立,理解它在技术、管理、文化上的独到之处,然后再去看它的短板、风险与盲区。这样的批判,才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深厚理解之上的指引。

我曾见过一位年轻工程师,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直言指出某项产品的设计逻辑存在过度依赖既有模式的问题。有人替他捏汗,怕他因此触怒上级。但会后,高层不仅没有怪罪,反而把他调入了核心研发组,因为他的批判并非空喊口号,而是伴随了可行的改进建议。他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聪明,而是为了让团队的成果更稳固、更具竞争力。这样的批判,是勇气与智慧并行的结果。

顿悟常常出现在你第一次把批判从“情绪”转为“建设”的那一刻。很多人嘴里的批判,只是情绪的发泄,对事不对理,听的人自然不愿接受。而真正的批判,是拿着一盏灯走到别人面前,把他们看不到的暗处照亮。灯光可能刺眼,但它带来的不是羞辱,而是方向。你会发现,当你用这样的方式批判时,对方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邀请你站到更前面,因为你已经证明了你是在同一条船上用力划桨。

修行者心中有一把秤,这秤既能称功劳,也能称隐患;既能称眼前的成果,也能称未来的风险。批判就是在这秤上加砝码,让平衡更精准。对强者的批判,不是轻易的挑战,而是深思熟虑的反馈。只有那些能看见全局、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才会有力量去提出这样的声音。批判是一种自我修炼,它要求你有清晰的判断、有足够的勇气,也有把话说出去后愿意承担后果的决心。

当你学会这样批判,你就不再是一个在旁观者席上鼓掌或嘘声的人,而是走上舞台与演出者共同完成剧情的人。你不再只是对“对”与“错”作出表面的反应,而是学会推动整个局势向更好发展。这时,批判已经不再是批判,而是参与、是建设、是领导力的展现。

等你走到那一步,别人会发现,你不是随意发声的人,而是关键时刻能指出问题、并能拿出解决方案的人。这样的你,自然会被赋予更大的责任,因为你已经证明,你不仅有看见的眼睛,还有愿意背负的肩膀。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批判性思维工具》(原著:Richard Paul & Linda Elder,中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系统讲解了如何在尊重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批判,极适合想把批判转化为建设力量的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