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块奖牌可能会激励员工个人,甚至家庭成员一辈子。
2025-08-12
一枚小小的奖牌,可能让一个人一生都挺直腰杆。
我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他的父亲是退休工人,家里陈设极为简单,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枚金色的奖牌。那是三十多年前厂里颁发的“优秀员工”荣誉。他父亲坐在奖牌下方的藤椅上,神情平静,却透着一种从骨子里散发的自豪。那枚奖牌,不是金子做的,也不值多少钱,但它是这个家庭的灯塔,照亮了多年生活中的风雨夜。孩子们读书遇到挫折时,母亲会指着奖牌说:“你爸当年就是这么一步步拼出来的。”一块奖牌,成了家族精神的象征,也成了后来一辈子努力的理由。
很多人以为奖牌只是象征性的物件,颁完就结束了,但在得到的人心里,它可能是一颗会一直发热的种子。企业里,物质奖励固然重要,但有些精神性的肯定,会像春风吹进心田,让人长久保持干劲。修行里说“印心”,有时一个简单的肯定,就能让人定住一颗浮躁的心。奖牌就是这样的“印”,它说的是——你做得好,你的努力被看见,你值得被尊敬。
承着这样的思路去看,奖牌的力量并不在于金属本身,而在于背后的认可与记忆。它是一次努力的见证,是一个人价值的外化。许多人在职场上辛苦多年,最怕的不是累,而是被忽视。若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一句敷衍的“不错”,心里的火会渐渐熄灭。但若那份努力被庄重地承认,哪怕只是一块奖牌,也足以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别人质疑、自己怀疑时,再次点燃信心。
我曾见过一个企业的仓库管理员,二十年如一日地守着货物,连搬运的小细节都要做到位。有一年,公司为表彰他,把他的名字刻在一枚奖牌上,并在年会上公开颁发。那一刻,他的眼里闪着泪光。后来我去仓库找他,看见那枚奖牌挂在最显眼的墙上,他说:“这块奖牌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我这二十年的。”此后,他不仅自己更加细致,还主动去带新人,因为他说:“我得让他们也有机会挂上这样的奖牌。”
顿悟是在一次寺院的法会上来的。主持为一位老居士颁发了一枚铜制的小印章,以表彰她数十年如一日地打扫大殿。那印章并不华丽,但老居士捧在手里,像捧着一颗热腾腾的心。她说,这不是奖品,是信任,是自己在佛门的脚印。原来,人心所求,不只是物质的满足,而是努力被看见,被承认,被传递下去。奖牌,就是那份被看见的证据。
从修行的角度讲,一块奖牌能激励的不只是个人,还能延伸到家庭,甚至影响下一代。因为它不仅提醒得奖者曾经的付出,更在无形中告诉家人:用心做事,会有人记得你,会有人为你鼓掌。孩子看着这样的榜样长大,骨子里会多一分坚持与担当。这是奖牌的真正价值——它不只是一时的荣耀,而是一条能延续很久的精神河流。
明理之后,我觉得,企业和组织在给予奖励时,不妨多一些仪式感,让那份荣誉在得到的人心中扎下根。物质的奖品可能会用完、丢掉,但一块承载情感与价值的奖牌,会在岁月里越来越重。它会提醒人自己是谁,曾经为什么出发,也会在低谷时给人一股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一块奖牌,就是一盏灯。它点亮的,不止是领奖那一刻的笑脸,还可能是一个人、一家人几十年的路。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驱动力》(Drive)【美】丹尼尔·平克著,中信出版社,ISBN: 9787508620010。本书深入探讨了动机与激励的深层机制,对理解荣誉与认可在个人长期动力中的作用有极大启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