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我们既要有集约机制,又要有创新动力。
2025-08-12
做事要会抱团省力,也要敢闯出新路。
我曾看过一条老运河,两岸枯木寥落,唯有河面上,几只船紧紧地靠在一起前行。船夫们说,靠得近,划桨的水力可以相互借力,逆流的时候也不至于被冲散。这就是集约机制的好处,把零散的力气拢到一处,就能在风浪里稳住方向。可这条河若只是年年重复同一条航线,不去探索新的支流,船夫终究会觉得乏味,河上的生意也会渐渐衰落。于是,有人便要有勇气去摸索新的河道,这便是创新的动力。两者少一不可,少了集约,力气会散;少了创新,方向会死。
修行中讲“聚精会神”与“活泼泼地”,前者是集约,把心收回来,不被外物牵乱;后者是创新,让心不呆滞,不陷死水。一个人如此,一群人亦然。集约机制是让大家在同一节拍下共振,把效率做到极致;创新动力是让大家在稳固的节奏里敢试、敢改、敢发明,让未来有新路可走。集约像骨骼,创新像血液,骨骼给形,血液给活力,只有两者兼备,身体才能走得远。
我见过一些企业,制度严密,流程精细,人人守规矩,生产线上的产品精准无误,这就是集约的力量。但日子久了,市场的需求变了,他们的模式反而成了桎梏,因为缺了创新的活水。也见过另一类团队,人人热情似火,天天有新点子,可是没有统一的机制把这些点子落地,结果一阵热闹过后,什么也没留下。真正高明的管理,是既能让船队排成整齐的阵列,又能允许几艘船去探寻新的水路。
顿悟是在一次看陶艺的经历里来的。陶匠在拉坯的时候,先要把泥反复揉匀,这就是集约——统一材料的质地,让它没有空隙与杂质,否则成型时容易塌陷。但当泥坯上了转盘,双手便开始变化,或按或提,或推或收,每一个动作都在创造新的形状,这便是创新。若没有前面集约的揉泥,创新会在半途中崩塌;若没有后面创新的塑形,集约出来的泥块也只是死物。原来,集约是打底的稳,创新是向上的生,两者相依,方能成器。
修行的路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光知道每天打坐、诵经,不去思考、不去体悟,就会陷入机械的循环;反之,若心思乱飞,今天试这个法门,明天试那个法门,却没有定力坚持,就像船只在海面乱漂,不会抵达岸边。稳,是为了能久;活,是为了能进。集约让人不乱,创新让人不老。
明理之后,我觉得,“既要有集约机制,又要有创新动力”这句话,其实说的是一个系统的阴阳平衡。阴是收敛,是凝聚,是把分散的能量化成稳定的力量;阳是扩展,是变化,是在稳定的基石上开出新的枝叶。企业如是,社会如是,人生亦如是。一个家庭,若有严谨的家风,就不会轻易动摇;若在此之上,还能接纳新思想、新做法,就能一代比一代更兴旺。
所以,管理者既要有让大家同向发力的能力,也要有让新想法生长的空间。集约是为了不浪费力量,创新是为了让力量有新出口。两者相辅相成,才不会陷入“守成而不进”或“冒进而崩盘”的两极。既抱团省力,又敢闯新路,这样的团队才能在平稳与突破之间找到自己的长久之道。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创新者的解答》【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迈克尔·雷纳著,中信出版社,ISBN: 9787508655548。本书深度剖析了稳定运作与持续创新的平衡之道,与本文理念高度契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