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任正非:以规则保障生态,以机制守护规则,以监督维护公正,共建良性健康秩序。
2025-08-12

没有规则的地方,最终会乱成一团麻。

我曾在一条老街上看过两个市场。一个市场,商贩的摊位随意摆,行人要侧着身才能挤过去,吆喝声此起彼伏,价格随心开,偶有小偷在混乱中伸手;另一个市场,摊位按行排列,价签清晰,秤放在顾客看得见的地方,巡逻员定时经过。两边同样是卖菜,但气氛截然不同。第一处,顾客买完就走,很少停留;第二处,买菜的同时还愿意多逛几圈,因为心里踏实。这让我明白,规则是市场的骨架,骨架立住了,买卖的“肌肉”和“血液”才有地方依附。

可规则本身并不能长久站立,正如一根木桩,如果没人时常查看,风吹雨打久了,它会倾斜甚至腐朽。这就需要机制来守护规则——谁来定,谁来改,什么时候检查,遇到问题如何处理,都要有制度安排。机制不是摆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让规则不被淡忘、不被滥用的“内力”。它让所有人明白,这些规则不是临时起意的限制,而是大家共同认同、共同维护的基石。

承着这样的道理去看,光有规则和机制,依然不能保证一切运转得公平,因为人心会变,利益会动,诱惑会侵蚀。监督的存在,就是为了在偏差出现的第一刻就拉回。监督不是为了挑毛病,而是为了维护公正,让所有参与者心中都清楚,公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牙齿的存在。一个没有监督的规则,很可能被暗地里扭曲;一个有监督的机制,才能在关键时刻证明自己是中立的、可信的。

我曾见过一个村子修水渠。渠的走向早已定好,施工的顺序也安排妥当,这是规则;按谁先修哪段、谁出多少工,有了明确的安排,这是机制;而每天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工地巡查,确保谁也不偷懒、不抄近路,就是监督。结果这条水渠按时竣工,水流通畅,几十年后依旧造福村民。另一条村子的水渠,虽然一开始也有规则,却没人管执行,后来谁家地近就抢着修自家附近,远处的段落没人理,最后水渠断了,大家反而互相埋怨。

顿悟是在一次寺院义工活动中来的。那天我们要分工打扫大殿,有人负责扫地,有人负责擦窗,有人负责整理供桌。住持先说了分工规则,又派了一位常住僧人巡看进度,还安排每两小时互相检查一次。开始我觉得有些小题大做,可很快发现,这样做让大家的配合更顺畅,没人推脱,也没人闲着。任务完成后,住持说:“规则是船的骨架,机制是船的帆桁,监督是舵。骨架让你有形,帆桁让你有力,舵让你不偏。”原来,三者缺一不可。

从修行的眼光看,以规则保障生态,就是让每个众生都知道边界和依靠;以机制守护规则,就是让这个边界不会因一时的松懈而崩塌;以监督维护公正,就是让边界内外都能心安。这样共建的,不是一时的秩序,而是长久的安定与信赖。

明理之后,我更加确信,一个健康的秩序不是靠强力压制出来的,而是靠规则、机制、监督三股力量彼此支撑。规则让人知所行止,机制让规则不会空转,监督让机制不变形。三者如鼎足,缺一则倾。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小到一个社群,若能如此布局,便能形成良性循环,生态自然繁荣。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秩序的力量》【美】弗朗西斯·福山著,江苏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14193732。本书深入探讨了制度、法治与监督在社会长期稳定中的作用,与本文主题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