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我们高举美国将领的话,向美国学习的精神并没有因为美国打击我们而改变。
2025-08-13
在现实的竞争世界里,敌意与学习并非只能二选一。很多人一旦遭到打击,就立刻翻脸,把对方的优点、经验一并否定;可任正非却反其道而行之——即使在被打击的时候,也不放弃向对方学习。这不是软弱,而是智慧:因为能打击你的人,必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把对手当成老师,把冲突当成教材,是一种能穿越情绪、直达本质的心力。
有些企业在遭遇强敌时,会选择完全封闭自我,以“抵制”为名拒绝一切与对方相关的理念与方法。这样的做法,短期看能凝聚人心,长期看却是自断筋骨——因为你同时拒绝了吸收先进经验的机会。反之,任正非强调“向美国学习的精神不变”,是在说:对手可以是竞争者,也可以是参照物。就像战场上的将军,不会因为敌军的战术致命,就忽视它的高明之处;反而会在研究中找到破解之道,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武器。
顿悟常常出现在你把“打击”从情绪区搬到认知区的那一刻。你不再只问“他们为什么对我不好”,而会去问“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你会发现,很多威胁背后,其实藏着可借鉴的能力:技术积累的深度、体系化的管理、市场布局的精准、资源整合的能力。这些能力,本身与善恶无关,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学习、能否融会贯通。一个成熟的个体或组织,不会因为反感对手的动机而放弃汲取对手的长处。
明理之后,你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一方面保持独立立场,不盲目崇拜、不照搬复制;另一方面积极拆解对方的优势,结合自己的实际转化为可用的体系。这种学习,是带着批判思维的吸收,是在立场坚定的前提下保持开放的心。你甚至会发现,那些让你感到压力最大的竞争者,恰恰是你成长的最大助力——他们的存在迫使你突破舒适区,加快迭代速度,完善体系漏洞。
向对手学习,不是屈服,而是为自己赢得未来的主动权。它让你在冲突中依旧保持清醒,在对抗中依旧能成长。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舞台,唯有心胸足够宽广、眼界足够清晰的人,才能在被推向边缘的时候,依然从中心吸取养分。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孙子兵法》(孙武著,中华书局),书中多处强调知己知彼、取长补短的战略智慧,尤其适合理解如何在对抗中保持学习的姿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