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本来清净无染,为何生山河大地
2025-08-13

心本澄净,却为何生出万千景象。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阳光落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整片湖泊都活了起来。若你走近看,就会发现水里映着天、映着山、映着云,映着一切。湖水本无形无相,却能映现万物。这一切并非水刻意去造,而是它能承载、能照见。人的心也是如此,本来清净无染,如同一面未曾沾尘的镜子。然而,当风起云生,当感官一开,世界的色声香味触于心间,便生出了山河大地、生出了爱恨悲喜、生出了生灭起伏。于是,有人便问:既然心本清净,为何还会有这些复杂的世界?这是修行路上,许多人第一次认真思考却久久不得解的疑问。

世间的显现,如同梦境的成形。梦本无实,却在梦里有山川、有人物、有故事,你在梦中喜怒哀乐都是真切的。但梦者若在梦中醒来,便知一切不过虚幻。人的心在未觉之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心与外境互相投影,于是有了我与世界的对立感,有了取舍攀缘。于是山河大地似乎是“外面”的存在,似乎是独立于心的物质。但若细细观照,你会发现,一切的经验终究是在心里生起,又在心里灭去。那时的你,或许会怀疑:山河大地究竟是外在的客观存在,还是心的映照?而这份怀疑,正是回头的起点。

当我行走在山间,看着远处的云雾升腾,耳边传来溪水的声响,我忽然生出一种熟悉的静谧。这种静谧并非外界给我的,而是我停止了与外境对抗时自然显现的状态。在那一刻,山河大地仿佛只是心的延展。它们不再是让我执取的对象,也不是要排斥的障碍,而只是“这样”地存在着。心无分别,它们便如同水中的倒影,来去自在。顿悟有时不在高深的经论里,而是在某个你全然放下比较的瞬间——那时,你会发现,山河大地并不是污染心的东西,而是心清净时本自具足的显现。正如明镜不因映照污物而变脏,清净的心也不会因映现万物而被染污。

这种顿悟让我意识到,所谓“本来清净”并不是要我们去消灭山河大地、去拒绝世间的一切显现,而是认清它们的本质——它们从未离开心。就像海浪与大海的关系,浪花翻涌不息,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海水。我们之所以觉得被“染污”,是因为误把浪当成了海的全部,执着于某一个浪的形状,忘了它的根本是水。当我们执着于某种情绪、某种境遇,也是在忘记心的本来面目。真正的修行,并不是要把世界关掉,而是在世界的声色之中,不再迷失、不再被推着走。那时,山河大地依旧存在,但它们已不再是束缚,而是显现心性光明的舞台。

这便是明理之处——心本澄净,不拒外境,不执外境。若你想守护清净,不必躲进深山,也不必关起门来断绝一切往来,因为那样的清净只是隔绝出来的暂时安稳,经不起世事的风吹草动。真正的清净,是在闹市中依然安住,是在爱恨之中不失本心,是看见山河大地时,知道它们既在外,也在内,更在本来无内外的一个觉中。如此,世界不再是让你迷失的幻境,而是你自性流露的风光。山河大地之所以生起,不过是心的广大与能容——它能容万象而不碍清净,正如天空能容浮云,海洋能容百川。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六祖坛经》,释慧能述,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9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