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笨功夫是普通人最后的依靠
2025-08-13

能咬住一件事不松口的人,迟早都会看到结果。

许多人在人生路上,总是想快点到达,最好绕过所有的弯路,走一条笔直的大道。然而天地间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大道,所有的平坦都曾经是无数双脚一步步踩出来的。年轻时的我,也喜欢找捷径,买厚厚的速成教材,收藏一堆标榜“七天掌握”“三十天突破”的课程链接,却从未真正静下心来把其中一门学到扎实。看着别人轻描淡写地谈成就,心里既羡慕又焦躁。可是这些年走下来才发现,那些真正走得远的人,并不是靠一两次灵光闪现,而是靠着一次次笨拙的重复,把枯燥变成习惯,把习惯变成本能。就像磨一块石头,不是几下就能亮的,得长年累月打磨,它才会透出光泽。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画的朋友,他每天的生活极简单,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画室里对着石膏像一笔笔描。他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什么长进,旁人劝他换个方法,试试速写、试试写意,他都笑笑摇头,说自己基础还不够。那几年,他几乎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姿势和动作,日复一日,连他自己都怀疑是不是这样真能进步。直到有一天,他画下的阴影自然地转成了立体感,那一瞬间,他明白了,原来所有的停滞都在悄悄蓄力。那之后,他的进步快得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旁人只看见他忽然的突破,却看不到之前数千小时的“笨功夫”。

这世间大多数事,真正的门槛不在知识的复杂,而在重复的枯燥。人害怕无聊,害怕眼前的路看不到尽头,于是开始怀疑,开始摇摆。可真相恰恰是,笨拙的坚持是普通人唯一能握得住的牌。所谓“开窍”,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一刹那,是你在无数次不知所谓的练习中,忽然触摸到一个新的层次。而这个刹那,没有任何技巧可以替你抵达,只有你自己,一步步踩过去。

我渐渐发现,那些不肯下笨功夫的人,往往一辈子在起点附近徘徊。他们总是在寻找更快的方式,总希望有人拉一把,让他们跳过那段“傻练”的日子。但时间很公平,它不会因为你的着急就加速,也不会因为你聪明就减少积累的份量。编程要写够行数,语言要背够单词,画画要画够线条,乐器要弹够音符,哪怕是修行,也要坐够那些看似毫无所得的静坐。基础的砖没一块块垒起来,大厦永远也立不起来。

直到有一日,我在一次失败的项目后彻底明白,笨功夫不是蠢,而是唯一真正可靠的路径。你不必在乎别人是不是走得快,只要你咬住自己认准的那条线,就算慢,也终会抵达。那种靠时间堆砌出来的能力,才是别人看得见却抢不走的壁垒。它不声不响,却在你身上生根,让你在迷茫、焦虑、失落时依旧能往前走。哪怕前方依旧有坎,你也知道怎么迈过去,因为你无数次在泥泞中拔起过自己的脚。

我记得有位老人对我说过一句话:“所有能带你走到远方的,不是聪明,而是笨劲。”当时我不太懂,现在才知道,这笨劲,是在所有人熬不下去时,你还在那儿一笔一笔、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地做。那时的你,也许并不耀眼,可等到别人放弃的日子,就是你拔高的开始。等你回过头去看,会发现那些你觉得最慢、最笨的日子,其实是生命为你打下的最牢固的地基。

所以啊,不用怕自己学得慢,不用怕别人走得快。真正能守住一生的本事,从来都不是一夜之间学来的。慢慢走,别停下,笨功夫走到最后,就是智慧功夫。那时你会发现,你的笨,正是你能走到今天的原因。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安德斯·艾利克森著,中信出版社,ISBN 978750867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