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人到中年,停止内耗
2025-08-13

别在脑子里跟自己打架,人生的路才好走。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外面的风雨,而是自己给自己加的链子。有人天天回忆三年前的一句气话,有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要是当时我不辞职,现在是不是就不这样了”,还有人脑子里像开了八卦大会,反复播放谁对我不好、我哪儿没做好。真想说,老兄,这叫内耗。内耗就像往自己头上倒沙子,还指望能跑得快。最坑的是,内耗一旦成习惯,像牙垢一样顽固,早上刷不掉,晚上还得磨牙。

我见过太多人栽在这个坑里——分不清事实和观点,把别人的情绪当真理,把自己的想象当证据。孩子考了57分是事实,说孩子“数学不行”是观点;被同事阴了一回是事实,说“这公司全是坏人”是观点。偏偏我们大多数人,喜欢先在脑子里起观点的锅,再拼命往里扔能证明自己想法的材料。结果呢?观点越捂越糊,心情越熬越黑。中年的智慧,是先问自己一句:这是事实,还是我脑补的剧本?要是事实,还能改就改,不能改就离远点;要是观点,换个想法试试,就像换双鞋,走路没那么硌脚。

另一个杀手锏,是放下完美主义。很多人表面是拖延症,其实是完美病。非得把报告改到99%才敢交,非得把家收拾得能拍杂志才肯请客。你以为你追求质量,其实你是在拖着不动。职场上,有人七成把握就动手,出个第一版,错了再改。等你忙活出个九成五的第一版,他们已经发了第三版。生活也是,70分能过关的事,就别磨到100分才干。孩子作业今天写完是70分,拖到明天可能就是0分。中年的真相是,完成比完美重要,先跑起来才有资格调速度。

还有一个绝学,叫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做人要真,不要把自己憋成别人剧本里的工具人;做事要专业,不要把个人情绪塞到每个细节里。你本色是喜欢安静带娃,那就大方承认,不用为了显得“有价值”硬去拼职场;可你一旦接了活儿,就得按角色干到位,专业、靠谱、守时,这才是底线。很多人内耗,是因为本色和角色打架——心里想的是A,做的却是B,活得像双面胶,贴谁都不牢。中年要学会切换:下班是我,开会是岗位;在家是爸妈的孩子,出门是社会的一份子。

最后一招,忘掉沉没成本。钱花了、感情没了、项目黄了,就是碎玻璃和泼牛奶。盯着碎片看一整年,手上也捡不回完整的杯子。很多人舍不得放,是觉得“我都投了这么多,怎么能就这样算了”。可真相是,你再投下去,只是把坑挖深。沉没成本的意义,是帮你记住一次教训,而不是绑你一辈子。甩掉它,就算从零开始,也是全新的开局。

中年不内耗,不是装作不在乎,而是把精力从没用的自转,转到有用的公转。往后看是影子,往前看才有路。你想让自己过得好、变得好,答案永远在前方,不在后悔里。别再磨掉自己的牙,去咬未来的骨头吧。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情绪急救》,[美] 盖伊·温奇(Guy Winch)著,湛庐文化出版。书中提供了面对心理创伤、减少内耗的具体方法,真实可查,适合希望学会自我调节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