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实在太不“正常”了
2025-08-13
人要活得像自己,不然迟早会被憋坏。
你看这世道,假唱能唱出真感情,潜规则能潜成“行业惯例”,不公平的赛制还能披上“综艺效果”的外衣,大家笑笑就过去了。李玟就偏不,她像是在人均打哈欠的宴席上站起来敲杯子说:“这菜变味了。”别人假唱,她真唱,结果收音差被骂跑调;别人抽签作弊,她揭出来,结果背上“耍大牌”的锅;别人装聋作哑,她冲上去替选手讨公道,结果没人扶她还让她摔一跤。你说,这不是活脱脱的“自己往枪口上撞”么?可偏偏,这才是真正的清醒。只是清醒的人在一个迷糊的世界里,总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当成异类。可怕的是,我们这些围观者,不但没帮她,还嫌她吵醒了自己做梦的好觉。
其实人活着,最容易学会的不是智慧,而是“适应”。适应潜规则、适应集体沉默、适应事不关己。小时候老师让全班罚站,就算你没做错事,你也会默默站着,因为这比站出来解释要安全。长大了,这习惯没改,只是换了场景——老板说方案这样就好,你明知道有漏洞也不吭声;同事被冤枉,你心疼归心疼,但不会公开帮忙;看到新闻里的不公,发个匿名评论已经算是壮举。这不是天生胆小,而是大多数人都学会了“慎独”——没人盯着的时候也能自律,却很少有人能“慎众”——当大多数人都不对的时候,还能自己不随波逐流。李玟就属于那种“慎众”的人,所以她显得特别突兀。突兀到像一只在鸽群里乱飞的鹰,让人看着不舒服。
我以前也不理解这种人,觉得他们何苦。一个人去跟一群人对着干,不是自找麻烦吗?可后来想通了,真正让人害怕的不是外界的刀子,而是心里那句“算了吧”。算着算着,人就废了。你说猴子被一只只抓走,剩下的猴子只顾自己不被盯上,结果全军覆没,这不是愚蠢,是本能——怕死、怕事、怕被盯。但聪明人懂,这种怕是慢性毒药,你今天躲掉的事,明天可能绕个弯儿回来找你。而李玟这种人,就是笼子里那只不肯安静等死的猴子。她知道自己反抗未必能活,可她也知道,不反抗就一定死。这种劲儿,不是天生爱出风头,而是骨子里的“我不能假装没看见”。
我终于明白,这些“不正常”的人,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而是为了留一盏灯。大多数人怕得要死,灯一灭,就彻底陷进黑暗。可只要那盏灯还亮着,哪怕摇摇晃晃,至少有人知道,黑暗里还有光。我想起勒庞在《乌合之众》里的话:“人在群体中,会退化成野蛮人。”你要是不拉住自己,就会被人潮裹着走,走到哪都不知道。而“慎众”就是在群体失序的时候,硬生生让自己站直。这很难,因为你面对的不只是规则,还有一群随时准备把你按下去的手。可一旦你撑住了,你就不一样了,你不是沙子里的那一粒,而是那块不肯被风刮走的石头。
所以啊,你可以躲在角落里沉默,但别拿石头砸那个在风里站着的人。他们替你挡的风,也会替你挡一次雨。你不必全力冲锋,也不用高喊口号,但至少别让为众人抱薪的人冻死在雪地里。人和人最大的差别,不在于谁胆大,而在于谁心热。你可以怕事,但别怕到麻木;你可以自保,但别保到无情。因为有一天,轮到你被盯上时,你会庆幸世上还有李玟这样“不正常”的人。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乌合之众》(Gustave Le Bon 著,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这本书揭示了群体心理的运行机制,以及个人在群体中的退化现象,有助于理解“慎众”的价值与难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