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平凡的世界》,我才真正明白了人为什么要读书
2025-08-13
人要想活得硬气,得先在书里学会长骨头。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一个道理:读书改变命运。可听多了就觉得这话像老黄历,陈年到发霉,挂在嘴边却不往心里去。等到真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才发现,这玩意儿不是口号,是救命的绳子。你看孙少平,破衣烂衫、黑面干馍,贫穷到饭堂都不敢进,只能等人群散了偷偷领两个发黑的窝头。换了别人早就怨天骂地,可他把读书当奢侈品,一口一口啃得香。那滋味像是别人喝咖啡,他啃煤球,可他知道,这是能把自己送出圪崂山的唯一门票。反观哥哥孙少安,十三岁就被命运拍在黄土地上,腰都没直过来。拼了命想在地里刨出点希望,却换来一场批斗会,把心里那点火苗全踩灭。那会儿的路,很简单——读书,你还有几条岔道可选;不读书,只有一条直通泥坑的路,走到黑。差别就像坐火车和推磨,一个是可能晚点,一个是永远在原地转圈。
说到底,读书和不读书,就是两种活法。你看看兰花和兰香这对亲姐妹,一个早早辍学,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她的世界是灶台、柴火和男人的脾气,稍微有点甜言蜜语就能让她心跳到耳根红。可甜言蜜语是糖衣,包着的子弹直接击碎了她的婚姻。男人跑了,还牵回来一个南洋姑娘,她只能往肚子里灌老鼠药来证明自己“嫁鸡随鸡”的决心。兰香的日子却像翻篇小说,一路读书过关斩将,杀进北方工业大学的天体物理专业。那是她的宇宙飞船,一飞冲天,俯瞰双水村不过是一粒黄沙。一个的半生困在一口锅里炖烂,另一个则用书翻开了整个银河。这世界很公平,你不识字,别人一句假话能哄你一辈子;你读过书,就能看穿人情世故的马脚,绕过生活挖的坑。读书的本事,不是让你装高冷,而是让你有余地、有退路、有选择。
可真要撑过读书的苦,不是件浪漫的事。孙少平后来下工地,背上一百多斤的石头,脊背磨得皮开肉绽。别人下班喝酒,他下班点根蜡烛看书,穷得连电费都舍不得开。大哥看了眼泪直掉,那背脊像地图一样,刻着一条条伤口,标着他走过的苦路。路遥说,书能把人从沉重的生活中拉出来,让你在汗水和泥巴里,照样能抬头看看天。读书不是逃避,而是让你有力气面对。没书的人,累久了就麻木;有书的人,再苦也能在心里盖一座花园,等着春风吹来。生活像一头牛,你手上有本书,就算被它顶翻,你也能顺手拽住牛角,看看它眼睛里那点属于你的光。
等你真读进去了,会发现书是最稳的船,能载你去那些脚到不了的地方。你不能穿越时空去聊柏拉图,可柏拉图可以坐在你的书桌上跟你讨论理想国;你没法跟孙少平一起在黄原城搬砖,可你能在他的故事里学会咬牙挺住。读书是最便宜的旅行,能让你在原地走万里路,也是最安全的修行,能让你在心里见众生。那些翻过的书页,会在你遇到烂人烂事时,忽然跳出来替你挡一刀。你读过的故事,会在深夜孤独的时候,帮你守住那一点不愿意妥协的骨气。日子再难,也别让自己空着手走。捧一本书,你就是在和千百年前的智者换心法,他们的智慧,会像火种一样,一点点照亮你走夜路的脚下。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平凡的世界》(路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用近乎史诗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城乡社会变迁中普通人的命运与奋斗,能让人在现实的泥泞里看见希望的星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