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100亿大学建成,再捐50亿办学!曹德旺:你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
2025-08-13

人心有多宽,路就有多远。
曹德旺的故事,乍一看是个商人的励志传记,但仔细琢磨,却像一场混搭的修行:一半是道场上的顿悟,一半是江湖里的过招。他用一辈子把“心”字拆开来做功课,修的不是佛珠上的檀香,而是泥泞路上的脚印。他没念过多少书,却用修心、恒心、善心、良心、雄心、正心、专心、决心、红心,硬生生拼出一座不倒的玻璃王国。更邪的是,他做事不爱走套路——捐百亿建大学,不在乎能不能回本;叫子女退绿卡,不怕他们翻脸;打美国官司,花一个亿就是不认输。这不是生意人的算盘,这是修行人的赌命。他赌的,是一个“心”字。

说句大白话,曹德旺这一路,是踩着石子、喝着西北风走出来的。九岁前没名字,家里穷得像掉了底的破碗;辍学去放牛,割草攒钱买字典和《辞海》,一页页啃出来的自学力,比很多高材生的文凭硬。遇到坏事不抱怨,先想怎么把坑填上——白木耳被扣,先修车救场,才换来证明把钱拿回;帮陌生人喝凉茶、吃米饭,反被对方提拔转了人生轨道。这些事听着像小说里主角的金手指,但全是他用一口气、一股韧、一个“忍”字熬出来的。他早年父亲说的那句“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像一根绳子,一直牵着他,到了玻璃厂,到了国际市场,到了那一纸打赢美国商务部的判决书上。

但别以为这就是一条温吞水的励志线。曹德旺是有邪劲儿的——那种不怕得罪人的硬脾气。他见明溪干部子女跑了,自己留下守三十万棵树苗,不是因为傻,是因为觉得良心不能掉地上。玻璃厂赚钱了,镇干部来告状,他直接甩出原始发票,让那些想看笑话的人哑口无言。他投资做IT、贸易、加油站,看着花开得好好的,去趟美国福特博物馆,回来就全砍了——只留一块汽车玻璃,这一专就是几十年,做到全球第一。他的决断像砍竹子,不犹豫,也不回头。这种专注,不是坐禅参悟出来的,而是把一块玻璃捧在手心里,看了三十年,连玻璃里的气泡都能认出来。

真到顿悟那一刻,是他看清了生意和修行的同一根骨头。那根骨头,不是钱,不是名,而是你心里到底认什么。如果你认的是便宜,就会在低价里打滚;认的是面子,就会在攀比里消耗;认的是责任,就会在风雨里站着。他说企业家的境界是“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这话听着有点大,但放到他身上,像是顺口说的日常——他从不移民,因为“中国人不能没了这片玻璃”;他捐上百亿,因为钱多了就是社会的;他给股东分红,比例高到A股罕见,因为不想赚孤家寡人的钱。他的修行,不是在庙里敲木鱼,而是在工厂、会场、谈判桌上,磨心磨骨磨到极致。

等你明白了,就会发现,他教的不是怎么做玻璃,也不是怎么做生意,而是怎么做人。修心,不是嘴里说说,而是割草攒钱买书那种忍;恒心,不是打鸡血,而是凌晨两点骑四小时自行车收水果;善心,不是捐款上新闻,而是给陌生人煮一斤米饭;良心,不是口号,而是守着三十万棵树苗不跑;雄心,不是吹牛,而是立志让中国有自己的汽车玻璃;正心,不是避嫌,而是手握发票对质到底;专心,不是挑剔,而是愿意砍掉所有不相关的业务;决心,不是冲动,而是关掉四条产线保企业性命;红心,不是唱歌,而是真心希望国家强、社会好、人民富。听起来多啊,其实都是一个字——心。你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心不散,事不垮;心不乱,路就顺。生意场、修行路,本来就是同一条道,只不过有的人是开着车走,有的人是光着脚走。曹德旺是光着脚走,还走得比车快。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曹德旺自传:心若菩提》,作者曹德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144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