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哪句话让你突然不焦虑了?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2025-08-13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一片你能自己踩出路的旷野。

我以前啊,总觉得人生就像坐上了一列早就规划好的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结婚、生娃,然后等着退休。中途想下车?对不起,车速太快,你跳下去不是摔断腿,就是被另一辆车卷走。于是焦虑像空气一样笼罩着,毕业了焦虑,工作了焦虑,连过个节都要焦虑——我是不是落后别人了?别人是不是在偷偷甩我十条街?这种感觉,就像手里攥着一份别人写的剧本,你只能按台词走,连喘息的节奏都被规定好了。可笑的是,你连自己喜欢的戏路都没弄明白。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标准化产品”,在应试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的。12年教育教会了我们找“正确答案”,没教过我们找“自己的答案”。习惯了按套路走,你让我突然自己选个方向,立刻就像AI断网——愣住、卡顿、发烫。你问我想干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爸妈希望我干啥?社会觉得我该干啥?老师说我适合干啥?等这些声音一圈圈绕过去,才想起——咦,我自己呢?这不是笑话,这是真实。甚至就算偶尔冒出点“想做自己”的苗头,也很可能被一句“为你好”直接掐灭。

于是,成年后的我们,很多人就成了“空心人”。看着简历挺亮眼,内心却空得能养鱼。你问他:你为什么要努力工作?答曰:为了多挣钱。那你为什么要多挣钱?答曰:为了生活好。那什么是生活好?沉默。就像电脑死机,你再点,他就蓝屏了。这种空,不是物质缺乏,而是精神失联。我们从小被教的,是怎么往上爬,可没人告诉我们爬到哪才算自己想去的地方。于是,哪怕真爬上去了,发现不过是站在别人的屋顶,风景好不好,跟你没多大关系。

可有一天,我发现,不焦虑的秘诀,居然不在终点,而在转弯处。那次我听到一句话——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轨道是别人铺的,旷野得自己踩。轨道的好处是安全,坏处是没得选;旷野的好处是自由,坏处是要自己担风险。你要是习惯了在轨道上跑,一脚踩进旷野,难免慌得像猫掉进水里。但你一旦明白,你可以往左拐、往右拐,甚至原地打个滚儿,焦虑就会少一半。因为你开始明白,你不是被赶着走,而是自己在走。

这顿悟,不是鸡汤,而是需要你真的开始试。别问自己一辈子要干啥,那问题太大,足够压死你。先问自己:今天能不能去试一个没试过的事?你不确定爱不爱摄影,就先去拍十天;你不确定是不是该换工作,就先去接一个兼职感受一下。别怕“浪费时间”,你要是一直走错路才是浪费一辈子。你体验得多了,兴趣像石头缝里的草,会自己探出头来。你开始知道自己是爱在人群中还是独处,是喜欢动脑还是动手,这些小答案会慢慢拼出你的大地图。

到这时,你会发现,焦虑其实就是你心里有个“标准人生表”,老拿它对照自己,分数低了就慌。你要做的,就是把这张表撕了。别人30岁买房,你30岁还在租房旅行,不代表你输;别人稳定工作,你创业起起伏伏,也不代表你错。旷野的逻辑不是PK,是风景交换。你不必活成别人眼里的高分卷,而是活成自己手里的满意稿。

最后我想说,不焦虑,不是因为你什么都赢了,而是你终于认了——路是自己的,走得慢也好、快也好,都是自己选的节奏。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不会害怕“没来得及”,因为旷野里,没有“赶不上”的火车。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153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