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真正优秀的人,总是保持“饥饿感”
2025-08-13

人要一直饿着劲儿,路才越走越宽。

我行走在尘世烟火里,挑水、劈柴、写字、议事,见过的脸,或喜或忧;听过的话,或轻或重。人有千般相,心有万种态,可一件事常常像晨钟暮鼓般敲在耳畔:不怕寒夜漫长,就怕火苗熄灭。世间最怕的是心口一凉,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温饱,甘心在安逸里打旋。有人做事,得过且过,仿佛小舟随水,漂到哪儿算哪儿;有人做事,眼里有光,脚下有风,哪怕暂时靠岸,也想着下一段水路。何以不同?只在一口气,一份劲,一种“饿着劲儿”的心境。今日我坐下来,把这股劲从身边人事、从自家门前的砖瓦与街巷里捞出来,说给有缘人听。愿读到的人,不为我所言所役,而能藉由这些朴素的字句,看清自己,看清道路,看清手中那盏提灯,要遮要照,全在自家拿捏。

我曾与一位旧友长谈,他在大公司掌握重任,薪给优渥,时间舒缓,旁人艳羡。他却说心里发空,不快不畅,仿佛一口气堵在胸口,进退都不自由。我起初以为他矫情,再细听,才明白他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心中另有山川,手里另有地图。此人并非贪婪,恰是对“将就”心怀戒惧,对“苟安”心存警觉。古人言,不满者进,不满者求。车之轮,因不平而转;人之身,因不安而起。若一味求平整,求顺滑,路虽光净,人却迟钝;若胸中常存不平之念,不安之思,今日有差,明日有补,步步生风,日日见新。自此我心里暗自记下:与其要那无风的天,不如要那能扬帆的风;与其爱那温吞的水,不如爱那能洗垢的浪。人只要不把“差不多”当“最好”,不把“还可以”当“已经很好”,脚下的路便会自己往前长。

我常说,所谓“饥饿感”,非是嘴馋之欲,非是贪得无厌,而是对自身未竟之事、未竟之功的一种清明的焦渴。它有层次,有秩序,像阶梯一样往上攀。最下层,是衣食住行的改善,是把屋檐修牢,把锅灶烧热,把账本记清。这层做稳了,人才有气力行更远的路。再上层,是职责与担当的扩大,是愿意挑更重的担子,带更多的人,扛更硬的事。职责不是帽子,责任不是椅子,它们是旗,是火,是在风口雨口挡在前面的那一身脊梁。最高层,是精神与荣耀,是立心于天地之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见众人未见而先行之。荣不是镀金的匾,而是夜深人静时那一缕不昧的自察,是临大事而不惧、处大变而不乱。人一天天走,人心一层层长,层层相因,步步相续。若只在第一层恋栈,温饱一足便躺下,久之气血必衰;若在第二层迷醉,权柄一握便放纵,终为利欲所挟;唯其心能登第三层,才知“位以行道,不以自肥”,“名以明德,不以张扬”。这三层不是三扇门,而是一条斜坡。坡要自己爬,脚下要自己稳。

我见过一家小厂,初无奇术,手里也没几件趁手的器械。为了接到一纸难啃的订单,他们咬牙应下。答应了,便得干;应承了,便要兑现。没有机台,就去寻借,旧的也好,二手也罢,先让轮子转起来;缺了工艺,就从头试起,打样、返工、复盘,再打样,一遍一遍,挑灯夜战,日夜兼程。旁人笑其傻,笑其拙,笑其“吃力不讨好”。可那一茬人心里明白,承诺不是嘴皮子上的光亮,是把自己的名字押在秤上,生生不息,终有一日,秤砣稳当。过几年回头看,那家小厂手里多了几门真手艺,门前的车也多了,账上的数也厚了。有人问,能耐从哪儿来?我说,从“饿”里来,从那种对更好结果的渴切里来。饿着,就会找;饿着,就会问;饿着,就会学。能力不是凭空落体,能力是桥,是跨过“想要”与“能成”之间那道河的一座桥。桥的梁木,是一次次试错,是一回回总结,是一个个细枝末节磨出来的严密。桥一旦立住,水再急,浪再大,也能过得去。

世间万事,落到手上,离不开一个“做”字。做要讲法,法要对路。有人一味快,像风走马,却把重要的关口掠过去,快而不准;有人一味细,像蚂蚁搬豆,却耗在枝节里,细而不进;有人一味熬,像老牛拖车,却不看方向,熬而不达。做事的法,我愿把它说成三股劲:一是速度的劲,该动时立刻动,别用空想堵塞真功;二是准度的劲,劲要往主脉上送,关键处不放过,次要处不纠缠;三是精度的劲,钉子钉到木心里,别浮皮潦草。快不乱,准不偏,精不虚,三者和而为一,方能把目标扛在肩上走得稳。若再往深里说,还要有那股“求知”的劲。求知不是看过几册书、背过几句词,而是愿意承认自家有短,愿意从行里行外的能人处请益。今朝学来一招,明日就上手演练,错了就认,认了就改,改了就牢。学得快,比别人快半步;学得真,比别人真一层,这便是优势。

我曾在心内设一面镜,镜上写着几句老话:实事求是,抓住矛盾,分清主次。人心里有许多声音,有的说“歇一歇吧”,有的说“就这样吧”,也有的说“再往前一步吧”。哪一个声音是主导?这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生的主要矛盾,往往不是“有没有机会”,而是“敢不敢向内用劲”。敢,就打开局面;不敢,就被局面牵着走。又有人问,“保持饥饿”,和“贪欲无度”如何分辨?我答,以道驭欲,欲不为祸;以欲蔽道,道便不明。真正的“饥饿”,不是横冲直撞要东西,而是规规整整要成长;不是只算自家收益,而是把人群、事业、时代的坐标放进来,量一量自己的分寸。心里有界,脚步才不失度;心里有谱,手上才有章法。把这道理想通了,人便不会在诱惑里迷路,不会在浮荣里沉醉,不会在小成里停步。

有一回我在田间绕行,看见庄稼青葱,水渠蜿蜒。我心里忽地一亮:苗贵在根,渠贵在通。人想要常青,根要扎在真实的土壤里,扎在“对工作负责、对自我负责”的朴素尺度上。所谓对工作负责,不是喊几句漂亮话,而是把交到手里的每一件事,看作自家门前的一块砖,铺平它,压实它,不偷工,不减料。山挡住,就凿山;水拦住,就架桥。所谓对自我负责,不是把自己关在书斋里高来高去,而是面对不确定,敢于更新旧念头,敢于学习新的器具、新的方法。时代像河,水势不等人,谁若不学,便被水绕走。有人问,学到什么时候算尽头?我说,学到新旧会通的时候,学到能“教别人却不自矜”的时候,学到遇事不慌、见人不惧的时候。彼时你已不是靠运气吃饭,而是靠本领吃饭,本领又在日日添补,不枯不竭。

想起一位前辈的叮嘱:打仗讲侦察,行路看地图。做事也然。调查是眼睛,复盘是尺子。今日做完,今晚便把来路过一遍,哪里走得太快,哪里落得太慢,哪里偏了半寸,哪里虚了三分。把这些小处收拾清楚,明日再上路,便稳重得多。有人嫌这程序烦,我劝他,你若怕麻烦,麻烦终究来找你;你若肯与麻烦握手,麻烦反成助手。况且,许多所谓“偶然的成功”,背后都藏着一套“必然的手艺”。手艺是靠一遍遍抠细节,抠到木屑飞落、铁屑飞溅;手艺也靠一回回见大势,看到潮头与退潮时分。抠与看,近与远,像一呼一吸,缺一口都不成。

我把“饥饿感”放到心法里看,它像一根弦。弦绷得太紧,易断;弦松得太软,无音。该如何调?一要立志,志不大,则不足以御风;志不正,则易入歧途。志要安在关照众人的事上,安在能使群体获益的事上。二要立规,规是日用伦常,是起居作息,是说到做到,是一以贯之。再锋利的刀,也要常磨;再坚韧的弦,也要常调。三要立伴,伴即同志与师友。一个人走远不易,一群人走稳不难。择善者而从之,与能者相砥砺,与直者相砥砺,彼此提醒,彼此照看。四要立衡,衡是尺度,是量化与检点。口说容易,手量见真。定下目标,不悬空,不虚高,就事就物,就时就势。每一阶段自省一次,每一节点校准一次,让目标像北辰,时时在前。

有人问我:“那口长期的‘饥’从哪里来?满不成靠一股热闹撑着一辈子吧?”我笑道:热闹不过三天,习惯才是一生。把“饥”化为习惯,化为呼吸,化为像刷牙洗脸一样的每日功课,就不再寄望于情绪的兴奋。早上问自己三件事:今天要完成的最重一事是什么,今天要学习的一新一旧是什么,今天要修正的一个坏毛病是什么。晚上问自己三件事:我是否把主要的时间押在主要的事情上,是否在关键处“钉”深了,是否在与人相处中多了体谅少了焦躁。问来问去,问到一条线理顺了,问到一天像一颗扣好扣子的衣襟。如此三月、六月、一年、一纪,你会惊讶,旧日的迷雾多半散了,新日的地平线清清楚楚。

我又常劝年轻的同伴,所谓年轻,不是岁数的名目,而是心气的年华。心中尚有热,眼里尚有光,脚下尚有力,这便是年轻。有人二十便老,老在不愿意再试;有人六十仍青,青在还敢于再学。年岁不是敌人,惰性才是敌人。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敌人当朋友。躺平是舒服的,舒服久了,骨头就软;躺平是安静的,安静久了,心就冷。人要有几分不服输,不服就站起来,不服就练起来,不服就跑起来。跑并非盲跑,跑是带着方向、带着节律、带着方法的行动。战略上当敢于看高一寸、看远一里,战术上当谨慎一分、周密一层。高远给你动力,谨慎给你生路。就像登山,心里想着峰顶,脚下却要看石缝;心里装着云海,肩上还要背干粮。

走到这里,我愿把心里一瞬的亮光讲明白。真正的“饥饿感”,不是向外搜刮,而是向内开掘;不是拼命抓东西,而是拼命长本事;不是只求更大的盘子,而是先要更硬的牙齿。大道不远,大道就在日用常行之中。把今天的事做好,把今天的学问做实,把今天的身心照料好,便是一种大修。修得久了,修得深了,你会看见,原来所谓的“优秀”,不是奖杯,不是头衔,而是一种稳定的内在秩序,是一种能够持续产出价值的能力结构。它像一条河,遇阻不折,遇滞不浑,弯弯曲曲,终归大海。你要的荣光,终会在一个个普通的今天里积攒起来,亮在明天,不以喧哗而显,不以冷清而灭。

我愿把“明理”落到手上。明白什么是主,什么是次,什么当取,什么当舍,什么当忍,什么当发。主者,是目标,是价值,是你愿为之早起、为之晚睡、为之顶风冒雪的那件事;次者,是路径,是工具,是方法,灵活机动,不执一端。取者,取效益、取进退、取共益;舍者,舍虚名、舍空忙、舍无谓争斗。忍者,忍一时的慢,换一程的稳;发者,发一瞬的锐,破一处的坚。若问衡量之尺,我劝你把“结果”这两字铭在心里,结果不是蛮劲的产物,而是系统的合奏。该快的时候要快,但快不等于乱;该准的时候要准,但准不等于僵;该精的时候要精,但精不等于窄。别拿姿势去替代进度,别拿热闹去替代成果。每一次交付,都是一次对自我边界的拓展;每一次复盘,都是一次对自我盲点的揭示。如此反复,饥而不躁,渴而不狂,稳稳当当,步步高升。

倘若你问,这条路走起来苦不苦?我说,苦,当然苦;可甜,也在其中。苦是磨人的棱角,甜是守得的麦黄。你看那田野,春耕时泥泞,夏锄时曝晒,秋收时稻香,冬藏时安谧。四季循环,劳作不止。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四时交替?饥饿感,便是四时的脉,催你耕,催你锄,催你收,催你藏。你若肯顺这条脉往下走,你的日子,像庄稼一样,根深叶茂,风来不倒,雨至不烂。到那时,你再回望曾经的“不满”,就会心生感激:正是它叫醒了困倦,赶走了苟且,扶着你从狭隘里走出,从骄懒里走出,走向那条越来越宽的路。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Steve Jobs 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斯坦福大学官网存档与全文可查(来源:Stanford University News, 2005-06-14,https://news.stanford.edu/2005/06/14/jobs-06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