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被降到月薪640元,学写作1年,我从小财务成功跨行新媒体项目负责人!
2025-08-13

人要想翻过眼前这道坎,得先在心里立一杆旗。

这旗不是挂在风口上的布,而是插在心田里的桩。一个人,一生的路,有平川,也有荆棘;有顺水,也有逆风。许多人一旦遭了风浪,便慌慌张张,不知去向。其实世道变化无常,岗位不过是一条船,行业不过是一条河。船翻了,河改道了,不能光怨天,也不能只哭地,得换船换桨,重新划起来。否则,就会被急流冲到岸边,搁浅一生。越越这个人,从财务的死胡同里转到新媒体的宽大道,从月薪六百多元到项目负责人,这不是命运施舍的果子,是她自己一步步种下的苗子。苗子能长成树,是因为她敢拔根、敢换土、敢顶风生长。

她的起步并不顺。国企的门槛,她一脚跨进去,家里人高兴,她自己却知底子空,薪水低,日子看似稳,心里却荒。考证考了几年,换来的不是突破,而是迷茫。婚姻成了家里人许诺的“解药”,结果生活更碎,情绪更乱。等到行业遇冷,薪水一降再降,直至六百四十元,这份所谓“铁饭碗”立刻漏了底。老公也陷在泥潭,两个人对着逼窄的日子,只能背上行囊,南下东行,落脚在威海。新城市的海风清新,生活却危机四伏。财务的老本行,因缺乏扎实功底,频频出错赔钱,自己也知这条道走不通了。偏巧天寒生病,支气管哮喘加双肺炎,把她按在病床上,让她有了静下来的机会,去问自己:路到底在何方?

正是在这段低谷,她看到了粥左罗的文章,觉得人真诚,便跟着学写作。第一次上21天营,她因拖延没交作业,复训两次都未完成。直到第三次,在班主任的真心催促下,她才一点点补齐作业,从写一百字都费劲,到写出四千字长文,心里那股劲儿终于被唤醒。虽变现晚了,但她不放弃,继续上30天高阶营,开始接稿,每日一篇,累计变现三千多元,还写出七十五万阅读的微头条爆款。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靠笔挣钱,笔下的字像是种子,撒出去,有的发芽,有的开花。

这火苗点燃后,她便顺势投了简历,凭作品入职新媒体公司。起初排版都不熟,便虚心请教,边学边干。前辈离职,她顶上项目负责人,肩上的担子更重,要策划、要沟通、要统筹。她把写作训练营学来的逻辑用在工作上,课程策划有了脉络,标题命中人心,沟通不再是单向的硬推,而是双向的桥梁。她知道,这份跨行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几条铁律起了作用:一是持续学习,不怕从小稿费做起;二是积累作品,用实力敲开新门;三是找到他律的环境,让外力推着自己前行。这三条,像是三匹马,拉着她从泥地奔向平原。

顿悟往往不是在风平浪静时,而是在风急浪高中。越越的故事,让人明白: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安稳,只有随时可用的本事。岗位是船,本事是桨,船坏了,换船;桨断了,换桨。怕的是,人站在岸边,舍不得旧船,也不肯找新桨,望着河水一声长叹,最后与河隔绝。她从一次次失败里学到,不要怕走慢,怕的是停下不走。一次复训,两次复训,别人变现了,她还在原地打磨,但正是这样的慢火,才把根煮透。她不惧从零开始,因为她知道,零不是空,而是可以画出任何图的白纸。

明理之时,便知这道其实很简单:稳不是不动,而是动中有定;安全不是职位护你,而是能力随身。世道的浪潮会一波又一波,今天是财务行业,明天是新媒体,后天还不知是什么。你若守着一条路,就会被堵死;你若掌握换路的本事,就能一直向前。持续学习是耕田,作品积累是收粮,他律环境是水渠,三者合力,方能长出丰收的田野。一个人要在乱世中安稳,不在于城墙有多厚,而在于你能随时带着种子去别处播种。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自卑与超越》(Alfred Adler 著,原德文版1927年出版,现有多种中译本),此书提出人生意义在于自我超越和社会关怀,强调通过主动行动与自我塑造改变命运,与文中越越从困境中重塑自我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