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左罗:人这一生做什么样的事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核心就是他的选择、他的决策、他的判断,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思考能力决定的
2025-08-14
一个人的高度,先决定在他的脑子里。
我行走多年,看过的人不知多少,有的手里有好牌却打得稀烂,有的起步低微却步步高升。表面看,是运气的差别,是机会的多寡,其实仔细一想,不在牌,也不在起点,而在他在关键时刻怎么选,怎么定,怎么走。一个人的一生,事业的大小,成就的高低,不是事事都能靠蛮干,不是件件都能靠埋头苦做,终究要看他看得准不准,想得明不明,落子是否到位。看得准,是眼光;想得明,是认知;落子到位,是判断和决策。眼光不够远,决策就容易短浅;认知不够深,判断就容易被眼前遮住。
我年轻时,也曾把成败都归在“机会”二字上。看别人成功,总觉得是踩了好运气,看自己不顺,就怪机会没到手。后来才知道,机会天天有,人人有,可是真正能看懂、抓住、用好的,不多。因为看懂机会需要眼光,而眼光不是一夜生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日里多想一步,多看一层,能把眼前的热闹拨开,看到背后的走势。判断也是如此,不是拍脑袋,也不是跟风,而是结合眼前和长远,权衡利弊之后的定夺。
我曾遇到一个老农,种地几十年,庄稼好坏他一眼能看出来。别人问他秘诀,他笑笑说:我不是比别人多一双眼睛,我是比别人多了几十年的观察和思量。春雨早一周,秋收能差多少,他心里有账。这就是认知的力量。你见得多了,想得多了,经验就沉在脑子里,变成你判断的根基。决策,不是听谁说一句好就去做,而是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本账。
顿悟的时候,是在一次失败之后。那年我本可以多等半个月,可心急,看着别人都下场,就跟着跳了进去。结果市场一变,亏得不轻。事后复盘才明白,我做的是被情绪推着的决策,不是认知指导下的选择。真正的决策,是冷静的,是经过推演的,是即使明天变天,你也能站得住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认知不是书本上的几个概念,不是别人嘴里说的“逻辑”,而是你自己亲手做过、想透过、吃过亏、得过利之后的判断体系。
明理之后,我对自己说,世上所有的“选对路”“抓机会”“做成事”,都绕不开认知。认知决定了你能看到多远,判断决定了你能避开多少坑,决策决定了你能走对多少步。人的一生,认知的天花板就是成就的天花板。认知不够,给你最好的牌也会打烂;认知足够,哪怕手里只有几张小牌,也能打到最后。提升认知,不是去堆概念,不是去背理论,而是不断去实践、去反思、去修正。眼光要长,心要定,脑子要勤转,手要敢落子。如此,人生的棋盘,才能越走越开阔。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书中对个人思维模式、判断习惯和长期决策逻辑有系统阐述,能帮助读者在认知上有实质提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