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写作真的是一个逼着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洞察,不断总结的一个最佳成长工具
2025-08-14

写字,是逼着你照镜子,也是逼着你走路。

我年轻的时候,不觉得写作是什么要紧事。那时总觉得干实事才算数,写东西是闲人的雅好,没功夫讲那些纸上的事。可后来才知道,一个人不动笔,就容易让自己的脑子在原地打转。你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只是模模糊糊地记着;你以为自己想清楚了,其实只是停在半截。写,就是把脑子里的糊涂账翻出来,一条条理清楚,一句句摆明白。这过程,别看是在纸上走,实则是在心里走,在格局里走,在自己的生命里走。

写的第一道关,是逼你学习。要写,就得有话可写;要有话,就得有料;有料,不只是存货,而是你要懂,要透,要能拿得出手。很多人怕写,是因为一提笔就露了底。你不敢写,不是手不行,是心里没粮草。可一旦你逼自己写,就会逼自己去学。读书时你是随便翻翻,现在你会盯着字句细看;听别人说话时,你会想这是个什么道理,能不能用到我笔下。慢慢地,你的眼睛就会变得更尖,耳朵更灵,手也更稳。

写的第二道关,是逼你思考。学到的东西,不经你的脑子,是死的;要让它活,就得用你自己的思路打磨一遍。写,就是在问自己:你真懂了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清楚吗?这时候,很多以为懂了的东西就会卡在手里——你写不出来,因为你没想透。于是你又得去翻书,又得去问人,又得坐下来捋一遍来龙去脉。这一来二去,你的脑子,就被写作这个活生生的磨盘给碾得细致、扎实。

写的第三道关,是逼你洞察。要让文章有味,就不能只说自己看得见的表皮,要说别人忽略的细节,要揭开一层遮住真相的纱。你得去观察人情世故,看风里雨里的细微变化,看事物背后的暗流和脉络。你写一个人,不是只写他的衣着,而是写他的神情、语气、动作中透出的心境;你写一个事,不是只写结果,而是写它一步步发生的逻辑。这种洞察力,一旦在写作中养成,就会带到你的生活里,让你看人准,看事明,做决定稳。

我真正顿悟,是在一次长篇写作之后。那篇文章从构思到落笔,整整花了我三个月。写到中途,我几次想放下,因为资料太多,结构太乱,细节太杂。可每当我想停下,心里总有个声音在推我:你要是不写完,你这些天的思考就全废了。于是我咬牙硬写,一段段改,一次次推翻重来。等到最后一个字落下,我发现我对那件事情的理解,比当初开始时深了十倍不止。我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整理世界。这是写作给我的馈赠,不在成稿,而在过程中逼出来的成长。

有人说,写作是最好的赚钱工具,也有人说是最好的自我表达。我看,写作是最好的修行。它逼你静下心,逼你对自己诚实,逼你不断去接触新的世界,逼你在思考中打破自己的旧框架。你每天写一点,就像每天磨一磨刀,日子久了,这把刀能劈木,也能雕花。你的眼光会更开阔,你的判断会更准确,你的心也会更踏实。

等你写得久了,你会发现,写作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革命。它不只是让你有了文章,更是让你有了清晰的脑子、有了敏锐的眼睛、有了沉稳的心气。写作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读者有多少,而在于你通过它,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更强大、更有分量的人。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斯蒂芬·金著,译林出版社,2011年),书中不仅讲述了写作技巧,更揭示了写作过程对思考、观察和成长的深刻作用,极适合用来印证写作即修行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