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不抗拒做任何事情,比较开放,研究明白了的事,如果值得做,我就上
2025-08-14

做事要有眼光有胆量,还要有不怕手沾泥土的心气。

世人做事,往往先问“我会不会”,再问“我想不想”,最后才问“值不值得”。这一路问下来,不知多少好机会被搁在了心头,不知多少好想法被搁置在原地。很多人怕吃苦、怕丢脸、怕出错,就算看见机会,也缩在原地,做一只自我保护的龟。他们忘了,天地宽广,机会如流云,错过一次,也许就是一生。倘若只在安全区里打转,就像水缸里的鱼,养得再肥,终究不知江河之阔,不晓浪潮之大。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有人明明有条件,却总想等一切都“万无一失”才行动;有人研究得头头是道,甚至能把一件事拆得细如尘埃,却在关键时刻停在了原地,犹豫、观望,最终被别人先行一步,拿走了原本属于他的收获。这种怕,怕的不是事本身,而是怕自己输。可是啊,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开局?打仗也是边打边修,盖房也是边建边改,种田也是边试边学。你非得等天时地利人和全到,往往等来的不是机会,而是机会的坟墓。

我自己做事,是先问值不值得,再问怎么干。如果值得,就不抗拒任何事,不管是动脑的,还是动手的,不管是光鲜的,还是脏累的。研究透了,就去干;干的过程中再修正、再完善。很多人以为这种做法是莽,其实不然。莽是没看清方向就乱冲,我是看准了方向才动身。世上怕的不是路远,而是心退。心一退,再近的路也走不成。

有一年,我研究一个全新的领域,周围的人都劝我别去,说不熟悉,说风险大。我问他们:“你们看过这片地的土质没有?你们知道这里的水怎么流的吗?你们见过种下去的第一批苗长成什么样吗?”他们都摇头。我笑了,说:“那你们怕的不是风险,你们怕的是未知。”未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探路。探路,必然会有荆棘、会有坑洼,但正因如此,走到尽头的,才有资格说这路值不值得别人来。

人这一辈子,能走多远,看的是心的宽度。你把心关在一间屋子里,它只能在方寸之间踱步;你把心放到山河之间,它才能看见天高地阔。开放不是漫无目的地接一切事,而是愿意让自己去接触、去尝试、去打磨,直到能看清一件事的筋骨和脉络,然后再用双手把它做好。你会发现,世上很多好事,都是先干起来的人拿到的。因为他们一上手,就开始累积经验,就开始走在前面。而等的人,总是在原地想象着“如果我去做会怎样”,却永远见不到那天。

明理之处在于,开放是一种态度,执行是一种能力,二者相加,才是一个人持续成长的动力。你不抗拒去做,就不会错过时机;你研究明白了再上,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人活在世上,不是光为了一份安稳,还要为了一份气魄。气魄让你敢走出第一步,智慧让你走得更稳。这样做事,不论成败,心中都是坦然的,因为你知道,你不是被动等来的收成,而是自己踏出去争来的收获。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穷查理宝典》(查尔斯·T·芒格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书中用大量生动的案例与朴实的智慧,阐述了在不确定中如何理性判断、果敢行动的思想方法,对理解“开放+执行”的力量颇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