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减少每天做决定的次数
2025-08-14

每天决定中大多数是琐碎的事情,只有少部分是重要的。

所谓的“决策疲劳”,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即现在做决定会降低未来的决策能力。

简单地说,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消耗脑力。

因此,为了节省你的脑力来做当天重要的决定,你必须学会减少每天做决定的数量,要么学会自动化,要么授权给他人。

通过这样做,你会发现自己压力明显减轻,工作效率更高,生活更快乐。


每天少做点决定,心就会轻松,路就会宽。

人的一天,像是行军,一早出发,肩上的干粮和水袋有限。每走一步,每跨一道坎,都要用力,都要消耗。决策,就是这一路上的步伐。有的步伐,是翻山越岭,关乎成败生死;有的步伐,不过是绕开一滩小水,蹬上几阶台阶。人若不分轻重缓急,大事小事一股脑儿全揽在手上,走到半路,腿就酸了,眼就花了,心也乱了。那时,眼前的敌情虽清晰,却已无力抬枪瞄准。所谓“决策疲劳”,便是如此。不是路走不动,而是自己把力量耗在了小事琐事上,把精神消磨在了无关痛痒的选择里。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在何处?就在于早早安排,简化路径,减去不必要的挑拣,让脑子空出来,让眼睛亮起来,把力气留给该用的地方。正如一支部队行军打仗,要有先行侦察,要有后勤补给,要有明白人掌舵。若是将军去替炊事员择菜,军师去替士兵打水,这仗多半打不胜。日常如此,人生亦然。

我常想,一个人一天能做成的事,不在于他做了多少,而在于他有没有把关键的事放在第一位。农夫春耕,不会把整天的力气花在修院门、整柴堆;猎人上山,不会先磨半日的花刀再去寻兽。可在城里人的生活里,很多人清晨睁眼,先被一连串的小决定困住:穿哪件衣服,早饭吃什么,邮件怎么回,手机消息要不要看。等到重要的工作摆在面前,心已被这些零零碎碎的抉择耗去八成力气。于是拖延,于是烦躁,于是效率低下。久而久之,精神常常是疲惫的,心情常常是低落的。看似是“事多”,实则是“事乱”。这乱,不是外面的乱,而是自己心里的乱。我们不能寄望生活自动为我们理清轻重,必须学会用自己的手去筛,自己的心去定。

有一天,我在山中行走,天刚蒙蒙亮,云雾缭绕,林鸟啁啾。小径旁,一位老人正挑水上山,脚步稳健如钟摆。我问他:“老人家,这挑水的活儿,不累吗?”他笑道:“挑水当然累,可我只挑两担,一担饮用,一担灌园。别的想挑的、顺路的,我都不理。要是贪心,今天挑了洗衣的,明天挑了喂猪的,不出几日,我的腿就废了。”老人说完,背影稳稳消失在雾中。那一刻,我心里一亮:原来人活着,挑水挑事,都是一个理。不是能挑多少,而是挑哪些。大道至简,世事繁杂,唯有分清主次,才不至于在琐事的泥潭里陷落。我们以为多做是勤,其实乱做才是懒;我们以为什么都要自己定,才算掌控,其实最会掌控的人,懂得交给别人,懂得让事情自动运行。

当我再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开始试着把那些反复出现的选择做成固定模式,把无关紧要的事交给别人,把可以自动化的事交给时间和工具,我发现我的脑子变得空旷了。空旷不是空无,而是能装进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洞察。每天早晨,我不用纠结衣服的颜色,因为我已经提前安排好一周的穿搭;我不用反复决定午饭的餐馆,因为我早已定好循环的菜单。那些原本消耗我精力的细小选择,如今像是自动转动的水车,不必我每次去推。于是,面对真正重要的工作,我可以全神贯注,不被枝节牵绊。这种轻松,不是偷懒,而是把懒用在刀口上,把勤用在要害处。正如打仗要保存实力,种地要养护土地,做人做事也要养护精神。精神若不养,必枯竭;枯竭之后,再好的机会,也握不住。减少每天的决定数,就是给精神休养生息的机会。

朋友,你若读到这里,心里或许已有一丝明悟。决策,不在多,而在精。把多余的剔去,把核心的留住,这就是一种修行。世间的喧闹,总想把你的眼睛牵走,把你的耳朵夺走,把你的手脚拉去忙无关紧要的事。你要学会关门谢客,守住内心的城池,让自己在真正的战场上亮剑。记住,减少每天的决定,不是缩小生活的丰盛,而是让生活的丰盛不被浪费。山高路远,行者当轻装,方能走得稳,走得远,走得久。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Newport, Cal. 原版出版: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2016)——书中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干扰纷杂的时代保有专注力,与本文精神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