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永远不要征求别人的“意见”
2025-08-14

如果你想征求别人对你的想法的意见,千万不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相反,总是向他们寻求“建议”。

寻求“建议”可以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让其他人为你提供反馈,并让其他人愿意与你合作。


会问的人,才有机会听到真话。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怕问错了话。你若去问一个人“你的意见是什么”,多半换来的,不是最真切的帮助,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口气。因为“意见”这个词,带着审判的味道,让人觉得你是把自己的想法放在他面前,让他挑刺,让他打分。于是,有的人会用轻飘飘的话糊弄你,有的人会用批评的语气压你,还有的人干脆避开,不愿多说。久而久之,你虽然问了许多人,却收不回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可如果你换成“我想听听你的建议”,情况就全然不同了。建议,是站在你这边的,是一起想办法的,是愿意帮你走远的。听到你求“建议”,别人心里生出的不是评判你的距离感,而是参与的亲近感。

我曾在延安时期见过这样的事。有个年轻干部拿着一份乡村整修的计划,跑去找老同志,请教时开口就是:“首长,您对我的方案有什么意见?”老同志皱了皱眉,说了几句笼统的“要改进”“要加强”,却没有切实的办法。那年轻人灰溜溜走了。第二天,他换了问法:“首长,您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让这方案更好?”老同志神色一松,拿过纸来,边看边说:“这条路口要加一段防护,这个排水沟要加宽三寸……”一条条细致的改法,句句都是能落到地上的实招。问“意见”像隔着河扔石子,溅起水花却够不着底;问“建议”像递上船桨,让人愿意渡你到对岸。

我自己也在工作中吃过这个亏。有一次,我主持一个小组的计划会,方案已初步成形,就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结果一片沉默,有人低头,有人轻轻翻笔,场面尴尬得很。散会时,一位同事悄悄跟我说:“不是我们没想法,而是你问得让人不敢说。我们怕意见被当成反对,怕话说得重了伤人。”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无意中设下了一个“批判场”,而不是“建设场”。此后我改口:“谁有建议帮我们把它做得更好?”气氛立刻活了起来,人人都愿意出主意,争着补短板、添亮点。问法不同,得到的世界就不同。

修行人也当懂得这一层。佛家讲“善知识”,不是拿来批评你、打击你的,而是帮你增长智慧、指引方向的。你若问一位善知识:“我这样做,你有何意见?”他也许只会告诉你对与错,因为你把自己放在了被判定的位置;你若问:“我想进步,您能给我什么建议?”他便会顺着你的求道心,给你方法,给你路标。真正的交流,不是站在对立面较量高低,而是肩并肩寻找更好的路。

朋友,学会问建议,不要问意见。这不是语言的小技巧,而是处世的大智慧。意见让人审视你,建议让人帮助你;意见让你感到压力,建议让你得到力量。你越多地收集到真诚的建议,你的路就会越走越稳,你的人缘就会越聚越厚。记住,能引人参与的,是邀请,而不是质问;能让人开口的,是请教,而不是评判。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作者: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Simon and Schuster, 1936)——书中有专章讲述如何用提问方式激发对方的积极回应,与本文精神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