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预演贫穷
2025-08-14

通常这种恐惧会麻痹我们,使我们不能尽可能地快乐和成功。

这是一种心理学技巧,被称为“恐惧预演”,也就是你定期让自己感受到最糟糕的情况,以此来让自己对恐惧麻木。

通过这样做,你会意识到幸福是独立于金钱之外的。

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更容易去冒险、克服恐惧,因为你知道,即使经历了巨大的经济挫折,你也会完全没事的。

人们会认为你很有弹性,但实际上你只是在艰难时刻进行了练习。


敢于提前过最苦的日子,才不会怕未来的风浪。

人最大的枷锁,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对困境的恐惧。多少人谈起贫穷就变色,提到失败就发抖,不是因为真的身处其中,而是因为心里不曾面对过它。于是,他们在安稳中提心吊胆,在丰足中如履薄冰,宁可放弃机会,也不敢迈出一步,只怕一脚踩空跌入无底的深渊。然而,深渊真有那么可怕吗?贫穷真能把人击垮吗?若你从未试过,答案永远只是想象;一旦亲身经历,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中坚韧得多,生命的力量远不止眼前的条件。所谓“预演贫穷”,正是这样一种主动训练——在你还衣食无忧的时候,刻意过几天最简陋的日子,去触摸生活最粗糙的一面,让恐惧失去抓住你的爪子。

我在陕北时见过这样的事。有位老战士,家境并不贫寒,粮票也有富余,可他每隔几个月,就会连续几天只吃窝窝头和清水,睡硬板床,不点灯,不烧煤。有人笑他:“你这是犯傻,苦日子还没到,就自己找罪受。”他只是淡淡说:“我这是练胆子。等哪天真到吃糠咽菜的地步,我照样能活。”后来部队遭遇物资短缺,他照常执勤,神色如常,反倒去安慰那些饿得脸色发白的新兵:“这没啥,咬咬牙,肚子会自己适应。”那一刻我才明白,他的从容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预演过苦日子的人,不会在真正的苦难里慌乱;提前见过低谷的人,才敢放心去追高峰。

我自己也试过一次刻意的“恐惧训练”。那时工作稳定,收入不低,可我决定用一周时间,停掉所有外出消费,不开灯看书,穿旧衣、吃清淡、步行上下班。开始两天,心里还有怨气,觉得日子灰扑扑的。可到第三天,我发现自己不再焦躁,反而多了些安静与踏实。那种简单的生活,把我的注意力从物质拉回到身体和心灵。我开始意识到,原来幸福感并不全由金钱支配,反而在于内心的安稳。那一周之后,我做决定时胆子大了许多,因为我知道,即便未来收入骤减、环境恶劣,我也有办法活下去,而且活得不至于痛苦。那种底气,是任何书本上的理论给不了的。

修行的路上,预演贫穷也是一种法。佛门弟子有“头陀行”,就是故意以最简陋的方式生活,穿百衲衣,食一钵饭,宿树下地。这不是自虐,而是为了断除贪恋,锻炼心力。人一旦习惯了简陋,就不会被富贵所缚;一旦不惧失去,就不会被恐惧所困。世间的许多执念,其根在于“怕没了怎么办”。若你已经体验过“没了”的生活,还能平平静静地呼吸、微笑,那么面对任何风险,你的心都会更自由。预演贫穷,不是为了真的贫穷,而是为了让自己富有时心中无惧,失去时心中不乱。

朋友,如果你害怕改变,害怕冒险,不妨试着给自己几天简陋的生活。关掉灯光的奢侈,只用必需的物品;停下丰盛的饮食,只吃果腹的饭菜;舍弃方便的交通,用双脚丈量路途。你会发现,恐惧的壳很薄,一戳就破;幸福的根很深,不在钱包,而在心田。这样,当机会来临时,你会有勇气伸手去抓;当风雨来袭时,你会有底气稳稳站立。因为你知道,即便风浪再大,最坏的日子你已经走过一次,没什么可怕的了。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Penguin Classics, 2006)——书中多处谈到面对失去、预想最坏情况的心法,与本文精神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