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做决策核心还是要靠自己,哪怕你也不够了解自己,但你依然是所有人里面最了解你自己的那个人
2025-08-14
你心里的那盏灯,别人看不见,也替你照不亮。
人生的路,走到关键口,往往有人热心地递来方向——父母有他们的打算,朋友有他们的劝告,师长有他们的指引,甚至陌生人也愿意用自己的故事来为你立个榜样。可无论这些声音多么真诚、热烈,落到最后一步,你才会发现:没人能完全替你走完那段路。你脚底的石子硬不硬、风向顺不顺、沿途的花香是不是你喜欢的味道,只有你自己知道。毛泽东讲战略时,常说“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因为战场上千变万化的局面,别人即便好意劝你,也未必看得全局。他的意思很明白——最懂局势的人,往往就是站在局里的人;最懂你的人,便是你自己。
可世间奇怪的地方在于,有些人一生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买房要问谁买在哪,换工作要问谁值不值,连穿什么衣服都要看看别人眼色。这样的人,表面上省了许多决策的力气,心里却常常空落落的,因为他们知道,那不是自己的选择,是别人替自己活的版本。就算结果不错,他们也未必真的快乐,因为那路上的风景,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想看的。毛泽东当年离开韶山,从湖南到北京,再到革命的前线,每一步都不是按着别人给的路径走的。他明白,不管你多么尊敬前辈、多么信任朋友,自己的命运还是得用自己的手来掌舵。
你也许会问——我连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都没想明白,那怎么做决定?这正是许多人停步的地方。他们觉得自己还不够了解自己,所以就干脆交给别人来定。殊不知,你的“不了解”依旧胜过别人对你的“不了解”。别人看到的,是你一个面向、一段片段、一时的状态;而你感受到的,是你全部的喜怒哀乐、困境挣扎、微小变化。这就像山下的人看山上,能见到几处显眼的石峰,却看不到深处的溪流和幽谷;而你自己,才是那个在山中行走的人。毛泽东做决策时,不是等到百分之百了解局势才行动,而是在摸索中不断加深了解,在行动中修正方向。这才是真正的自我决策之道。
顿悟往往是在一次次的试错中悄然生根。有一天,你可能会在拒绝一个“看似正确”的建议后,忽然发现心里松了一口气;也可能是在坚持一个“并不被看好”的选择后,感受到脚下的土地变得结实。这种感受,是别人给不了的,是你用自己的脚丈量出来的。修行里有句话:“心安处即是家。”心安从来不在别人的认同里,而在于你知道,这是你愿意为之负责的路。即便有一天走错了,你也能坦然回头,因为错是你的,改也是你的。这种自在,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底气。
明理之时,你会明白,“了解自己”不是等来的,而是走出来的。每一次决策,都是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每一次结果,都是一次自我印证的过程。你越敢去做自己的选择,就越能看清自己;你越依赖别人来替你决定,就越模糊自己。别怕还不够了解,就开始走;别等到完美的答案,才去行动。毛泽东用兵有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人的选择亦然。重要的不是一开始就对,而是每一步都由你自己落子。如此,即使风雨兼程,你也能笃定前行。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超越自己》(林文采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以心理学与人生经验结合的方式,引导读者从自我探索走向独立抉择,与“自己最了解自己”的主题相得益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