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转我的知见为佛的第一谛知见,由此出去去看待一切
2025-08-14

看世界的眼睛变了,世界就变了。

人活在世间,总是凭着自己的一双眼,看着人,看着事,看着天地万象。可是眼睛看得清不清,不只在明暗之间,还在心识的偏差之中。我们平日里多半是用自己的知见在看——这知见从小到大被父母教、被老师讲、被社会习、被个人的爱憎染。它像一副有颜色的眼镜,套在眼睛上看世界,总是带着一层己意的滤网。有人爱红,看见白也觉得暖;有人怕黑,看见灰便说是恶。可世界本来无好无坏,是我们的知见在给它盖章。佛家说,若能转自己的知见为佛的第一谛知见,再出去看一切,那是另一番天地。

佛的第一谛知见是何等眼光?那是看清世间本来面目,不被情绪染,不被习气障。就像清晨的湖面,无风无浪,倒映山影云光,分毫毕现。这样的一眼望去,不急着判对错,不忙着分高下,只是如实照见。世人眼里的“成败”与佛眼里的“因缘”,那是两条道。我们平常眼里,得便喜,失便悲;佛的第一谛知见,却是看得见一切现象的生起与消逝,看得见因缘和合的必然,看得见所有事情都是如梦如幻又如露如电。这样的眼光看人,就不会执着他一时的好与坏;这样的眼光看事,就不会困在一段的顺与逆。

许多人听佛经,喜欢记那些深奥的名词,却忽略了最简单的这个——“转知见”。转,是什么意思?是把原来那副习气的眼镜摘下来,换成一双不染尘的慧眼。你不换,就算走进最美的园林,也只看得见自己心上的灰尘;你换了,就算立在闹市,也能见到莲花般的清净。这个道理说来容易,做来却是终生功课。因为我们的知见是日日积、年年染的,要剥开这一层层外壳,就得有定力,有耐心,也得有不断照见自己的勇气。

有一位老居士曾对我说,他年轻时爱评人,见人做事不顺眼,总要说上几句。后来学佛,第一次听师父讲“第一谛知见”,心里一震。回去之后,他开始练习——每当自己想批评时,先停三息,问自己:“这是我的意见,还是事实的真相?”渐渐地,他发现原来自己眼中许多不顺眼的人,不过是在演一场属于他们的因缘戏,他无须插手,也无须评判。几年下来,他的脾气柔了,心地宽了,笑容也多了。别人说他变了,他自己知道,是眼光变了。

当你用佛的第一谛知见去看世界,世界就不再是乱麻,而像一幅铺展的经卷,每一笔都是有序的,每一色都是必然的。你不再执着于控制,因为你看见了一切的来处与去处;你不再急着评断,因为你看见了一切的因果与流转。这样的眼光让人心安,因为你终于明白,没有什么事是真正需要抓住不放的,也没有什么人是一定要改变的。你只是看着,看清楚,看明白,然后安住在那份清明里。

如果你愿意从今天起练习这一转,先从小处做起。有人对你不礼貌,不急着回击;有事与你预期不同,不急着埋怨。先问一句——“我看到的,是事实,还是我的习气?”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些让你烦恼的事,并不是真的在外面,而是在你心里。佛的第一谛知见,不是把世界变成你喜欢的样子,而是让你用真实、无染的眼光去看它原本的样子。那时候,你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心经讲记》(南怀瑾讲述,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以浅显透彻的方式解读佛法核心智慧,尤其对“照见”和“无染知见”有详细阐释,可助修行者在日常中转化自己的看法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