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那个找我讨钱的人有道吗?有的。
2025-08-14

那个找我讨钱的人,其实是来送我一面照心的镜子。

世间人遇到有人上门讨钱,心中多半是皱眉的。要么觉得他冒犯,要么怀疑他目的,要么嫌他扰了自己的安静。可若你真学道修心,便要知道,世上每一桩事,每一个人,都是你的缘,都是你的课。来讨钱的人,不论他是为了生计还是为了算计,不论他的态度是恭敬还是粗鲁,其实都是在敲你的心门,问一句:你的心安不安,你的道稳不稳?钱,是身外之物,可你的心,是你终身的家。当这个家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一种姿态而震动,那震动处便是你的修行处。

承之处,要慢慢看清,这一类境遇为什么总能挑动人心。钱,是世间人立身的凭仗,几乎等同于安全感。别人来要你的钱,就是来触你最敏感的地方。于是你会感到防御,会生起评判,会不自觉地翻旧账——想起他过往的行事,想起他是否“配得”,想起自己是否会因此受损。可这些想法背后,真正的核心,是你对“我的”执着。我的钱,我的辛苦,我的界限,这些在平日里也许藏得好好的,可被一声“你能借我点钱吗?”轻轻一推,就全露出来了。南怀瑾先生常说,“一切境界都是镜子”,若你懂得照见,那一瞬的心动就是一盏灯,照亮了你平日看不见的自己。

顿悟往往不在长久的推敲,而在那一刻的转身。我曾在心里反复揣摩,一个人来找我讨钱,我该给还是不该给?若给,是不是助长了他的依赖?若不给,是不是显得无情?就在这种反复中,我忽然想起佛家一句话:“法无定法,应以无住。”钱,不是关键,关键是当下我心中有无挂碍。若我执着于“给了就吃亏”或“不给就无情”,我便已经被情境绑住。若我能放下对得失的算计,单纯从因缘和当下的智慧来决定——有缘就给,无缘就拒——那无论结果如何,我的心是清净的。那一刻我明白,讨钱的人其实是来试我的心——看我能否不被“钱”的幻相牵着走。

明理之后,便不再只是处理一次讨钱的事,而是学会在一切讨要与给予中,守住一份安定。你会发现,真正的道,不在于你给了多少,也不在于你拒绝得多坚决,而在于你面对任何索求时,心中不慌、不恨、不怕、不急。你看见了自己的执,松开它,回应当下,该给就给,该拒就拒。讨钱的人不过是一个借口,真正的修行是在借此反观自心。这世间没有多余的人,也没有多余的事,连来敲你门口的人,也是在替你敲开心门。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禅者的初心》(铃木俊隆 著,中文版由赵玉皎译,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书中以禅修者的视角谈“初心”的重要性,教人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境遇中保持清净与柔软之心,与本文所谈“讨钱人也是道”的体会颇有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