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那个宁夏捐款百万的残疾人有道吗?有的。
2025-08-14

那个宁夏捐款百万的残疾人,其实是在替世人诵一卷无字的经。

听到这样的消息,多数人先是愣住——一个身体不便的人,反而捐了这么一大笔钱,而且是默默捐出,不图声名,不邀功德。这件事落在普通人的眼里,很可能被当成新闻里的感动瞬间,说几句“真了不起”,感叹两声“人心可贵”,然后转身回到各自的生活里。但若从修行的眼光看,这不只是感动,而是一次极深的教化。因为这件事的分量,不在钱的多少,也不在残疾人的境遇,而在于他把自己看得极轻,把众生放得极重。一个人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靠一时的冲动,而是日积月累的心地锻炼,像水滴穿石,悄悄地把“我”的围墙冲淡,让“他”的世界越来越宽。

细细想来,这里面的道味很深。世间人常说“等我有了钱再去做好事”,其实那是一种延迟的借口。因为“够了”这个界限永远不会到来——欲望是个无底壑。那位残疾人并没有等到自己富得流油才捐,也没有等到生活无忧才舍。他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他心里早已没有贫富的分别:能帮就帮,能给就给。钱在他手里,不过是一件可以运转的工具,一件可以化作温暖的东西。他看重的不是留下多少,而是能流向哪里,能成就谁的安稳。这种心胸,不是外物所能衡量的,它是一种生命的站姿——向内不怨,向外不吝。

有人可能会问,他捐出去的钱,真的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他捐出的心,却能照亮无数人的路。我们在修行中常说“布施”,而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最浅显的,但若用一颗清净心去做,财施便涵盖了法施与无畏施。那位残疾人的捐款,就是这样一颗清净心的流露——他没说大道理,也没立什么誓言,只是做了一件他认为该做的事。正因如此,它的力量反而更大,因为它直接穿过了人心表面的算计,直达良知的深处。

顿悟往往来自这样的对照——当我们看见别人用“少”做出了“大”,就不得不反观自己是否常常用“多”做成了“小”。有些人拥有的资源远超常人,却终生守着,不舍一分一毫,怕失去。结果钱是留住了,心却被关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日渐昏暗。而那位残疾人,身体的局限并没有关住他的心,他的心是敞开的,钱在他手里不过是暂时的寄存,随时可以流向需要的地方。他的行动提醒我们,修行不在于嘴里说多少“无我”,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在现实中,把属于“我”的东西放出去,让它变成“我们”的福德。

明理之后,再回头看这件事,就知道真正的财富不是你有多少,而是你能放下多少。你能放下的,不只是钱财,还有执念、成见、恐惧、比较。钱财是最容易看得见、数得清的东西,所以最能试探人心的紧与松。当你看到一个被世俗眼光认为弱小的人,能做出这样“大气”的举动,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心的巨人。巨人的胸怀,不在于身高体壮,而在于他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一条河,让它流向旷野,流向需要雨水的田地,而不是一潭死水守着不放。世间真正的道,往往藏在这种不动声色的举动里,等你用心去看,就会发现,那不只是一个捐款的新闻,而是一场生命的开示。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布施与心灵富足》(作者:一行禅师,中文版由林志豪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书中以禅者的语言讲述布施的真义,不仅是施财,更是施心,让人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无畏与慈悲化解执着,与本文所述精神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