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稳定已是奢侈品,50岁还很年轻
2025-08-15
人活一辈子,最难的不是遇到事,而是遇到事还能变得过来。
小时候,我们看春天,春天就是花开;看夏天,夏天就是蝉叫;看秋天,秋天就是落叶;看冬天,冬天就是雪。那时候的我们,不想太多,也不怕太多。可人一长大,日子变成了赶路——赶学业,赶工作,赶生活。赶着赶着,就忘了抬头看看天色,也忘了自己当初想去哪儿。到了一定年纪,更是希望一切都别动了,哪怕心里有些不舒服,也觉得比重新折腾来得安稳。可如今的世界,不是你想停就能停的。变化像一条河,你站在岸上,它也能溅湿你的衣裳。你说,不学会游,总有一天会被冲走。
我常想,老祖宗说的“知止而后有定”,不是让人不动,而是先认得自己,才能安住当下,再从安里生出应变的力气。可现在的人,信息多得像天上落雪,来不及一片片看清,就已经被埋到脚踝。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想着给他多学点技能,学语言、学编程、学各种课外本领,唯恐将来吃亏。可到了二十年后,这些技能可能早就被机器取代了。那时,他剩下的,只有会不会学新的、敢不敢丢旧的。你教他死记硬背一堆公式,不如教他看一眼就能辨真假、想一想就能知利害。
我遇到过一位朋友,四十岁改行去做园艺,起初笑他的人不少,说他放着好好的办公室不待,跑去和土打交道是“走下坡路”。可五年后,他不仅活得自在,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园艺师。他说,花草的生命里,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姿态,它们不会强留春天,也不怕秋霜。人啊,要是能学会这一点,就不怕什么叫做变了。那一刻,我觉得他说得比一堆道理都实在。
人生像一本不断加页的书,小时候章节简单,长大了开始曲折,到后来,可能还要自己重写前面的篇幅。很多人害怕的,是手里的笔被夺走。可真正的危险,是笔还在你手里,你却不敢下笔,因为怕写错,怕重来。可不重来,怎么能跟得上变动的天和地?赫拉利说,将来五十岁可能还算年轻,不是夸人寿命长,而是提醒我们——未来的世界,你得有一次又一次做新人的准备。
我想通这一点,是在一次旅行里。那天坐在小镇的咖啡馆,旁边几个老人用着我听不懂的语言笑着聊,他们的笑里没有沧桑,倒像小孩。后来和他们聊上,才知道他们这几年一直在学新的东西,有人学画画,有人学做菜,还有人学跳舞。一个白发老太太说:“我怕停下来,一停就老得快。”我看她的眼睛,亮得像初夏的水面。那一刻,我明白了,所谓不怕变,其实是愿意一次次把自己交给新鲜事物去打磨。
道理并不高深——若要在变化的世界里活得明白,先得认识自己。不只是知道我叫什么、做什么,而是知道我害怕什么、渴望什么,知道我的心在哪儿容易乱,在哪儿可以安。这样,外面的风雨才不至于把你吹得东倒西歪。技术会帮你,也会困你,算法会懂你,也会左右你。你若心里没个准,迟早被推着走,走到哪儿都不知为何而走。
认识自己,不是闭上眼去想几个哲学问题,而是把每天的念头、情绪、动作看清楚。看到自己是怎么因为一句话而生气,怎么因为一个画面而心动,怎么因为一个消息而焦虑。看得多了,你就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你,是过客。你能看着它们来去,就能不被它们牵走。到那时,你才算真正握住了自己生命的方向盘。
所以啊,不要等到年纪大了才说“不想变”,也不要以为安稳就是停下脚步。安稳是心里的力气,是面对新事物时不慌的底气。愿意学、敢于忘、看得清、放得下,这才是走得远、活得好的根。世界变得快,我们就学着轻装前行,背上少装点执念,多留些空给新鲜的风。等你回头,会发现,变不是敌人,它是让你活得更深的朋友。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尤瓦尔·赫拉利著,中信出版社,ISBN: 97875086983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