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冯唐:我是个笨人,我从不走捷径
2025-08-18

世上没有捷径,唯有在事上慢慢磨。

一个人走到中年,常常会被逼着面对自己真正的底色。有人选择逃避,把不安压在酒局里、在热闹中稀释孤独;有人则直面苦涩,把焦虑化作火,反复地锤炼自己。冯唐说,他不走捷径,他宁愿用最惨最笨的方式,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路。听上去憨拙,却恰恰有着让人心里发热的力量。因为人生从来不缺捷径,缺的是敢于在苦路上坚持走下去的人。那些最坚硬的石头,往往藏着最亮的火花;那些最漫长的绕路,常常通向最踏实的地方。

我们常常误以为,成功是天才的光芒,是运气的偏爱,是捷径的馈赠。可冯唐用自己的经历反复提醒:所谓的成功,不过是一时的风口、一阵的顺风。真正能支撑一个人走远的,是“成事”的能力。成事,不是讲漂亮话,而是把眼前的活干出来,把交付的任务磨到极致。就像曾国藩在战火里屡败屡战,也能不断站起来;就像他在无数苦境中,仍旧用有限的资源把事情推进一步又一步。成事,不必等风来,也不用讲运气,它是一种可以复制的功夫,是一种被磨出来的笨劲。

在这一点上,冯唐的自卑和好胜心,成了他生命里的双刃剑。他从小就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总是追问“凭什么是我”。这种不自信逼着他去死磕,去背四库全书、啃复印版书籍、在麦肯锡每周一百小时工作不眠不休。有人说这傻,可偏偏这种傻,磨出了笨功夫。聪明人想抄近道,可近道往往绕远;笨人一锹一锹往下挖,最后却能见到清泉。笨不是愚蠢,笨是一种耐心,是不靠投机的厚重,是不使蛮力却坚持不懈的方法论。二八原则也好,成事逻辑也罢,说到底都是为了提醒我们:别想一步登天,把最重要的八成做好,再去积累新的八成,日子一层一层堆上去,就成了厚厚的人生。

真正的顿悟,也许就藏在这“磨”的两个字里。很多人怕苦、怕慢,总想一步跨过去,可是跨不过去的,才是真实的人生。与其幻想捷径,不如在问题上慢慢磨。磨,是在细节里积累,是在错误中学习,是在重复里长出新的眼光。成事,不是比谁聪明,而是比谁耐得住、扛得下、坚持久。泡一壶茶,把火候磨到恰到好处,就是成事;带两个人做一家小餐馆,把账算清楚、把人用顺,就是成事。一次小事成了,再一件事成了,久而久之,就会积累出一种底气——那是一种“这个事交给我,放心”的笃定。比起虚无缥缈的成功,这种笃定更实在,更能安身立命。

所以,所谓大道,并不在远方,而在日常。冯唐给自己起名“成事不二堂”,用的正是这样的心法:不二,是不分顺境逆境,不执着结果,只是日日笨拙耕耘;成事,是把每一步脚印都踩实,把当下的任务都做到。很多人笑他傻,笑他折腾,笑他去走最难的路,可他偏偏用这份傻劲,活出了自在。他说创业也罢,写书也罢,读书也罢,都是一件事——不要想太多,不要急,不要怕,把事情做成,一件一件累出来,就是自己的路。

写到这里,仿佛可以听到他那句反复强调的话:成事,持续成事,持续多成事。看似重复,其实就是修行。一次笨拙的重复,终将熬成智慧的光。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曾国藩家书》,中华书局版,ISBN:9787101064691。这是曾国藩亲笔写给家人的文字,记录了他在极端困境中的修身、齐家、治事之道,与本文所谈“成事”的精神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