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向、自卑、社恐的人,靠写作赚到千万、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
2025-08-18
写作能让沉默的人开口,让卑微的人站直。
小时候,许多人在饭桌上被要求说祝酒词时会紧张得脸红,甚至想钻进桌子底下,这种局促不安会伴随很久。那些被压抑的心声、那些在心里练过千百遍却说不出口的话,常常化作沉默,化作自责,化作孤立无援的感觉。很多人一生都困在这种不敢说、不敢做、不敢被看到的自卑里。粥左罗的故事让我看到,这道困住许多人的题,居然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写作。写作是出口,是解药,是拯救。它让一个本该在边缘沉沦的人,有机会重新站到人群中间,被看到,被倾听,被认可。
在他的人生里,写作不是天赋的礼物,而是救命的绳索。原本内向、木讷、社交笨拙的人,因为在网络里写作,慢慢找到了被关注的方式。那种等着评论、回复留言的喜悦,看似幼稚,却是他最深的渴望——被看见。这个开口的方式不需要直视别人,不需要面对眼神,却能让他一次次练习表达自己,让他在表达中重建存在感。写作从最初的自我补偿,逐渐变成了生命的支点。那时的他,还不懂什么爆款文章,不懂什么商业逻辑,只知道文字能让自己呼吸顺畅。
当一个人在现实里无法融入,他就会寻找另一个世界。网络写作,成了他搭建的平行世界。于是,我们看到他在大学四年里现实边缘、网络热闹;看到他毕业后迷茫无措,却因为写过微博、日志而意外得到小编的机会;看到他在工作中因为写得最好,哪怕情商低、不合群,也能凭借数据站住脚。这些都在证明一个事实: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不一定是关系,不一定是背景,而可能是你手里的一项笨拙却真实的技能。
写作对他来说,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学殿堂,而是日复一日的劳动。写到关门的书店,写到地铁上的小纸片,写到咖啡馆的一角。他用一次次笨拙的坚持,把内向和自卑一点点消融,把自己交出去,再收回来,再交出去。到最后,写作不仅带来了财富,还带来了彻底的自我重建。
然而,故事真正触动人的地方,不在于他赚了多少钱,而在于写作让一个原本要沉沦的人,找到了自己的解法。写作让他和世界对话,让他确认自己有价值,让他一点点从黑暗里走到光亮里。
真正的顿悟在这里出现。我们常常以为,困住我们的是性格,是原生家庭,是环境,是命数。但写作告诉我们,困住我们的,是缺乏一个出口。每个人心里都有话,有渴望被看到的需要。压抑久了,灵魂会扭曲,会沉默,会自责。只有找到一个方式,把内心的能量释放出来,哪怕是最普通的方式,也能慢慢让人活出另一种样子。写作就是这样的方式。它让人把心里的小火苗一点点放出来,让人从不会说话,变成敢于写出来,再到敢于被看见。
这就是为什么粥左罗说写作是他的“人生解决方案”。因为它不仅帮他赚钱,更帮他修复自己。写作倒逼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整理逻辑,不断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他由一个沉默寡言、社交边缘的人,变成了一个敢讲课、敢写书、敢直播的老师。他不是因为写作天赋,而是因为写作让他一次次面对自己。原来,改变不是因为外界的认可,而是因为在写作中,他不断和自己和解,不断和世界链接。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也许就会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写作”。它未必真的就是写文章,可能是画画、唱歌、跑步、手工……凡是能让你开口,能让你被看见,能让你确认自己的方式,都是生命的出口。粥左罗的故事,只是以写作为解题方式,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被改写的。
所以,明理之处在于,写作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也不是文采斐然的游戏,而是一种人人可行的修行法门。它不要求你有多华丽的词藻,只要你愿意表达,愿意真实,愿意坚持,你就能从中找到力量。写作是手中的锤子,可以一点点敲开自卑的石壳;写作是肩上的火把,可以一点点照亮人生的黑夜。对那些内向、自卑、敏感的人来说,它更是最安全的练习场,让你从不敢开口,到敢于表达,再到敢于站在人前。
粥左罗走过的路,本质上在回答一个问题:一个没有背景、性格木讷、原生家庭不优的人,能不能改变命运?答案是肯定的。方法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坚持修炼,把它做到极致。写作是他的出口,或许每个人也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出口。
写作拯救了他,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出口。只要愿意寻找出口,并且肯日复一日死磕进去,那就是命运的破局点。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学会写作》作者:粥左罗(中信出版社,2019年)。这本书从方法论出发,结合他自身经历,讲述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建立表达力和影响力,是他“写作拯救人生”的延伸与实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