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我心目中的任正非
2025-08-18
心里有一根定住的柱子,走到哪里都不怕风吹雨打。
任正非在冯仑眼里,不只是一个做企业的老人,而是一个活出了道的人。他的“大”,不是身形的高大,而是格局的辽远、视野的深邃;他的“轴”,不是死板的执拗,而是愿意把一件理上的事较劲到底;他的“理”,不是巧取豪夺的机会主义,而是一份守住本心的原则与清明。冯仑在三次交集里所见所悟,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中可以照见的心灯:做人要有大处着眼的胸怀,要有一条走到底的坚持,更要有一份不为便宜所惑的定力。这三个字——大、轴、理,便像三根钉子,钉进了华为的历史,也钉进了修行者的心路。
人生常常被琐事缠绕,我们追逐金钱、地位、方便、好处,就像赶集一样热闹,却少有停下来看清来路与归路的时刻。任正非之所以令人敬重,不只是因为他带出了一家跨国企业,而是他在每一次选择中都能回到本心。他与朋友谈天,讲的是辽阔的世界,不是局促的小利;他为一所学校的校训执拗数月,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心中的理;他面对“混改”或收购机会,没有因一时便宜动心,而是看重长远的战略与发心。这些故事,其实都在提醒我们:人生之所以能稳稳走下去,不是靠外面的风景,而是靠里面的那根柱子。
修行不必总在庙堂,不必总在经卷,有时候就在一顿饭后的闲谈,一张校训纸上的推敲,一个收购合同里的取舍。看似商业的故事,其实照见的是修心的功夫。大,意味着不困于一隅;轴,意味着肯把心安在一处;理,意味着不被外物诱惑。这三者合起来,就是修行人日日体会的道。
当我们看到冯仑的回忆,能感受到一种隐隐的震动:原来真正的强大,不是张扬,而是笃定;原来真正的执着,不是顽固,而是有方向的坚持;原来真正的聪明,不是精打细算占小便宜,而是有原则地走长远路。顿时心里明白,修行和做事,本就是一回事。无论是开公司,还是带家庭,还是独自一人走在夜路上,若是心里有个大的格局,有个轴心的坚持,有个清明的理,人生就不会慌乱。
这一份明白,不是纸上学来的,而是在一个个故事中被点亮的。任正非不必出现在佛堂里,他已经用一生的行走诠释了修行的样子。我们读他的事迹,若只看成商业传奇,那是少了三分深意;若能看到背后那份“心有所立”的道理,就会明白,这也是提醒我们自己:做人要立志,要崇实,要担当。这不只是校训,更是生命的训。
所以说,心里要常常问自己:我的“大”在哪里?是困于眼前,还是放眼更远?我的“轴”是什么?能否在纷乱中不改初心?我的“理”又是什么?是不是常常被便宜诱惑,忘了长远?当这三个问题问清楚,人就能安定,就能稳当。
写到这里,心里自然生出一份感激。冯仑写的,不只是任正非的故事,也是为我们点一盏灯。我们不必去做世界五百强,不必去主持庞大的企业,但在生活里,只要能守住一个“大”,一个“轴”,一个“理”,就已经走在修行的正路上了。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野蛮生长》,作者冯仑,新华出版社2008年出版。这本书不仅讲述企业生存的智慧,也能让人看到在现实洪流中如何守住一份道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