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中国人最恐惧的“阶层滑落”,终于被拍得血淋淋
2025-08-19

人最怕的不是跌倒,而是看见自己一步步往下滑却无力停住。

那篇写东北下岗剧的文章,其实说透了许多中国人心底的恐惧。不是突然一场灾祸砸下来,而是眼睁睁看着自己脚下的地基一点点塌陷,生活表面还维持着烟火气,背后却裂开一条条缝。人们看似正常吃饭、上班、说笑,可心里都在揣着一份名单,生怕那把无形的刀落到自己头上。这个恐惧不只属于九十年代厂区的工人,也属于当下许许多多不敢停下的年轻人。房价在涨,职位在缩,行业在变,人们怕的不是失去,而是失去得没商量。

细细去看,那些工厂里的人明明知道厂子不行了,却依旧自信能过关。司机班每天还有车开,虽然车厢少得可怜;厂长还有威风,虽然锅炉早就停工;年轻人还在写诗、做梦,虽然梦早已不稳固。大家心里明白,只是不愿承认。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人生惯性太大了。父辈是工人,自己是工人,孩子最好也进厂。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厂里,命运就像铁轨,前方的路早有人铺好。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活得安稳。可是铁轨断了,他们还在假装火车能继续开下去。那种迟钝,那种侥幸,其实就是最深的无力感。

我想起文章里的王响,他明知道自己在下岗名单里,却还想立功换个机会;他明知道厂子没戏,却还拼命要把儿子塞进去。看上去拧巴,其实是一种求生。就像如今互联网大厂里的年轻人,嘴上天天喊着裁员,心里却不敢主动辞职。为什么?因为他们只会这条路,他们相信只要再撑一撑,总有一条生路。可是世界不会因为你依赖,就替你保留。等火车冲下悬崖,一切都晚了。

顿悟往往在最痛的时候才来。人们一直等着名单,不敢承认命运早已改变。可当下岗真的砸下来,才发现自己唯一能选择的,其实只是落地的姿势。有人去陪酒,有人去摆摊,有人去开出租,哪怕卑微,也能活下去。那份痛楚难以言说,却也正是活路的起点。因为向前走,哪怕是狼狈,也比困在幻梦里强。剧中老年的王响在玉米地里追着火车大喊“往前看,别回头”,这句话就是苦难里悟出的药。不是鸡血,而是承认崩塌不可逆,只有不再纠缠,才能活下去。

明白这一点,心中就会生出另一种力量。所谓阶层滑落,所谓失业与不安,其实都是生命中难以避免的波折。没有什么岗位是铁饭碗,没有什么身份能永远稳固。真正的安稳,不在于牢牢攥住一个位置,而在于跌落之后,你还能站起来,还能往前走。生活的惯性可以强大到令人麻木,但心念一转,惯性就能被打破。过去再好,也已崩塌;未来再难,也要往前。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黄金时代》(王小波著,作家出版社,ISBN: 9787506325356)。书中通过荒诞的故事讲述时代的坍塌与个人的挣扎,映照出人在巨变中如何寻找自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