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央视最新演讲:定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2025-08-19
心里有力量的人,走得比聪明的人更远。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一条长河,河里有急流,有暗礁,也有静水。董宇辉的演讲,乍听似乎只是一个老师讲述他的人生故事,回顾自己从农村少年到被万众瞩目的过程。但如果仔细听,会发现他始终在回答一个问题:在这纷繁的世界里,一个人到底凭什么走远?他的答案不是聪明,不是机遇,而是定力。定力,就是在嘲笑声里不逃避,在黑夜里不放弃,在失落时不沉沦。听似平常,却是最难。因为聪明人往往算得清投入产出,遇到不划算就转身离去,而那些笨拙坚持的人,才常常在岁月里走到最后。
我愿意先从他的成长阵痛说起。小时候,他因为方言口音被同学笑话,被老师点名时总是紧张得满头大汗。那种尴尬,任何一个来自小地方的人都能懂。别人笑,他心里酸;别人轻松,他却想逃避。可是他没退,他选择了骗自己:“没关系,我会成为人才。”于是他一天天练习,一点点在自卑里磨出勇气。这就是定力的雏形。人这一生,不可能没有笑声里的刺痛,不可能没有掉眼泪的深夜。能熬过去的人,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心里有股倔劲,不允许自己倒下。
再看他讲到的“转折点”。那个夜晚,他带着外国友人站在大雁塔下,讲唐僧讲罗素,讲得手舞足蹈,连对方也热泪盈眶。那一刻,他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也能用语言点燃别人。那种小小的认可,像星火一样,让他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人生常常如此,一个不起眼的机会,一个偶然的瞬间,可能就成了转折。但前提是,你得在低谷时还站在场上,不怕尴尬,不怕失败,才能等来那一束光。聪明人早就走了,留下的那个傻傻坚持的人,才终于等到了花开。
然而,定力不是光鲜的,它常常藏在苦日子里。他后来直播时,被人骂“长得丑”“恶心”,每天写检讨,甚至靠一块五的葱油饼度日。没有钱,没有光环,只有蚊子和垃圾堆。但他没有跑。那段黑夜,他靠书本靠信念笨拙地撑着。他说自己害怕如果此时放弃,未来想起会看不起自己。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省,他忍住了绝望,把“孤单的夜”美化成“满天星光”。这不是虚伪,而是修行。修行就是在最苦的时候,仍能在心里点燃灯火。
终于,他等来了6月8日的那一天。从300人到1万人,从无人问津到万人空巷。知识、书籍、文学、历史,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那一刻成了他最锋利的武器。定力让他把书读下去,让他在无数个孤独的夜里坚持积累,直到机会来临时,他准备好了。若没有那份“傻劲”,一切好运都不会发生。
顿悟也正在这里显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短期的聪明,而在于长期的定力。聪明可能帮你赢一时,但定力会帮你走一生。定力,让人熬过自卑,熬过孤单,熬过被否定的日子;定力,也让人静下心来积累,在逆境里读书,在顺境里做事。正如董宇辉父亲说的:“影响人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工作。”而影响的前提,是你要先影响自己,让自己不被风雨打倒。
明理之时,我们再来看:为什么在当下,他要讲这些?因为今天的年轻人,身处一个嘈杂的世界。信息太多,诱惑太多,选择太多。聪明的计算,容易让人变得浮躁;短期的比较,容易让人心生焦虑。但人生真正的答案,不在于你跑得有多快,而在于你能不能站得住。聪明是刀刃,定力是刀背。刀刃锋利,却容易断裂;刀背厚实,才能承受岁月的打磨。
所以他提醒:专注,勤奋,耐挫,正确的初衷。这不是鸡汤,而是修行的四把钥匙。专注让你不被杂音扰乱,勤奋让你在黑夜里不断积累,耐挫让你笑着穿过风雨,初衷则让你在彷徨时不迷失方向。一个人如果能在这四点上守住,纵然暂时默默无闻,最终也能走到属于自己的远方。
这样看来,他的演讲不是讲给学生的,而是讲给每一个在迷茫中挣扎的人。无论你此刻是在校园,还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的低谷,答案都是一样:少一点聪明,多一点定力。不要急着收获果实,先把根扎深。定力就是那根扎进土里的力量,看不见,却能决定一棵树能长多高。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活下去的理由》(Reasons to Stay Alive),作者马特·海格。这本书讲述作者在抑郁症低谷中寻找力量的故事,和董宇辉演讲里“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精神高度契合,能让人在困境中看见希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