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必看!真正会休息的人,是如何度过假期的?
2025-08-19
真正会休息的人,不是贪睡贪玩,而是能让心灵和身体都回到安宁。
每到假期,许多人心心念念要好好休息一场,可假期过去,却常常觉得更累。有人拼命补觉,却越睡越困;有人急匆匆旅行,却比上班更疲惫;有人刷剧打游戏,日夜颠倒,换来的只是焦躁与空虚。于是我们常常发出感叹:“怎么假期过完了,我比上班还累?”这正是休息的悖论。明明想恢复元气,结果反而消耗更多精力。究其根本,是我们误以为休息就是停下,其实真正的休息不在表面,而在心灵。休息不单是懒散,而是找到一种让自己进入心流的方式,让人沉浸其间,忘记时间,忘记焦虑,甚至忘记自己。只有这种休息,才会让人回归饱满。
我们从来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知道如何使用时间。社会学家早就指出:我们的休闲时间在变多,但主观上却觉得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把休闲用在了被动的放松上。看手机、追剧、喝酒、闲聊,这些轻松是轻松,却让人精神上空空落落。就像不停吃零食,嘴巴忙碌,肚子却没有营养。相反,那些需要投入心力的主动休闲,反而能滋养身心。运动时的酣畅淋漓,阅读时的沉浸安宁,旅行时的眼界开阔,爱好中的痴迷欢喜,乃至与至亲好友的一次推心置腹,这些才是真正的休息。因为只有在其中,我们才会忘我,才会与当下真正贴合。越是不怕麻烦,越能收获休息的深度。茶要慢慢泡,山要慢慢登,书要慢慢读,心也要慢慢放下。休息不是逃避,而是进入,是在繁杂世界中找到一块清明的所在。
顿悟往往发生在最寻常的瞬间。苏轼夜游承天寺,与友人赏月,那一刻他体会到真正的闲情。张岱雪夜舟行,独往湖心亭,那一刻他与天地对话。王石登顶珠峰,浑身轻盈透明,那一刻他从运动里得到释放。王羲之痴醉练字,连馍蘸墨而不觉,那一刻他在爱好中进入忘我。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休息不在远方,不在奢华,而在能让人心安的心流。有人在读书中找到心流,有人在山林里找到心流,有人在绘画、书法、写作里找到心流。它们的共同点,是能让人全情投入,心静如水。休息不是简单的停歇,而是进入一种专注的沉浸,让心灵回到原点。
因此,五一的假期,若只想着如何逃避工作,终究会徒劳;若能把假期当成一场心灵的修行,才会真正有所得。读一本一直想读的书,让文字陪你走过安静的时光;去一场自然之旅,让山水风月洗涤心灵;与家人朋友谈一场深入的心灵对话,让关系在交流里更温暖;或者培养一个长期的爱好,让自己在重复与积累中找到持久的快乐。这些看似简单,却是最高级的休息。因为人在其中不仅恢复体力,更恢复了精神与意义感。真正会休息的人,懂得不怕麻烦,懂得深度投入。休息不是虚掷,而是让生命再次丰盈。
假期从来不是用来浪费,而是用来回归。心灵若能找到栖息,日常再忙碌也不觉疲惫。愿我们学会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和解,与他人相伴。如此,休息才不虚此行。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 9787111213582)。这本书详细阐释了“心流”的概念与实践方法,能帮助人理解休息的真正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