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樊登2023最新演讲:你变好了,生活就顺了
2025-08-19

生活顺不顺,常常藏在自己有没有变好的那一刻。

人们总喜欢抱怨外部的世界,抱怨环境艰难,抱怨机遇稀缺,抱怨别人总是走在前头。可当你慢慢停下脚步回望,会发现真正的困境,并不全在外面。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没有变得更清澈、更笃定、更温润,才让生活显得磕磕绊绊。樊登在2023年的演讲里讲到“你变好了,生活就顺了”,这句话像一记钟声,让人蓦然惊觉:原来生活的答案,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一次成长的努力里。就像一块石头,如果它粗糙生硬,放在溪流中,总会被水流阻滞;可若它渐渐被打磨圆润,水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它流过。生活也是这样,当人心的棱角渐渐被磨去,生命就会呈现出流畅的姿态。

过去十年,樊登读书精选的那些书,无论是《刻意练习》《思考,快与慢》,还是《自驱型成长》《解惑》,都在提醒人们:真正的成长,不是别人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子,而是我们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世界相处。这三重关系,就像是人生的三面镜子。第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是否接受自己,是否敢于反省。第二面镜子,映射的是事业与家庭,是否有担当,是否能彼此成就。第三面镜子,投射的是整个世界,是否能怀抱敬畏,是否愿意打开胸怀。每一面镜子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而当它们渐渐重合时,生活也会随之顺畅。

但人心常常会走偏,我们太急于追求确定,太执着于比较,太依赖外在的肯定。于是焦虑滋生,抱怨蔓延,痛苦不断。比如,家长总想着用责骂来塑造孩子,却忘了最重要的教育在于情感引导;年轻人总想着创业一夜暴富,却不明白真正的成功在于低风险的长期积累;很多人在面对人生的问题时,总是企图寻找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却不知有些问题本就是发散的,需要我们换一个维度去理解。当我们总是用错了方法,自然会觉得生活阻塞不前。可当我们换一颗心,尝试改变自己,哪怕只是轻轻转一个角度,就会发现,生活的流向已然不同。

顿悟往往不是在某一刻轰然来临,而是在点点滴滴中悄然汇聚。比如,很多人苦于无法改变现状,却忽略了“5%的改变”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扰动。换一条路线回家,认识一个新朋友,给自己一个短暂的静心时刻,生活的惯性就会被打破,心中的可能性就会被唤醒。再比如,当我们被欲望拉扯,被习惯牵制时,正念的练习让我们意识到:欲望不过是一个来去的客人,真正的主人始终是我们自己。又比如,在事业的道路上,当我们一味追逐确定性的胜利,反而容易陷入赌博式的冒险;而如果我们保持对不确定性的敬畏,保持谦卑,保持耐心,就会看到世界在慢慢回馈我们。而家庭中更是如此,孩子不是用来被我们塑造的泥坯,而是来唤醒我们的一面明镜。我们在他们的成长中,看到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这些片段汇聚成一个更深的道理:生活的顺畅,并不是外界突然变好了,而是我们自己变好了。当内心不再急躁,关系不再对立,认知不再局限,外在的世界自然会跟着展开。人若总想改变别人,总想改变环境,却忽略了自己的成长,那生活就像一条被石头堵塞的河流,再怎么呼喊也流不动。而当人学会了先改变自己,打磨自己的棱角,增添自己的柔韧,提升自己的定力,生活就像溪水,遇山绕山,遇石绕石,终归奔腾向前。

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樊登演讲里最核心的提醒:你变好了,生活就顺了。这不是一句心灵鸡汤,而是一种深刻的修行法门。修行,不是一定要远离尘世,而是在日常的细微处体悟:一句不急躁的回应,一次真诚的倾听,一个温和的笑容,一次真心的坚持,这些都在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生活的路本就是曲折蜿蜒的,可只要心境越来越澄澈,脚步越来越稳当,就会发现,这条路走起来其实并不艰难。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这本书用阿德勒心理学的思想启发人们:改变外界之前,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活在当下,生活才会真正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