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兑: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喜悦要有深度,快乐要有分寸
2025-08-19

兑: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传:

九四之喜,有庆也。

忍得住心里的不安,才能迎来真正的喜悦。

起。
《兑》卦九四爻辞说:“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传》又解:“九四之喜,有庆也。”这一爻辞的意思是,人在喜悦中若生疑虑,心里难以安宁,好似身上带着病症,心口不舒畅;可若能持守正道,谨慎自持,最终还是会有喜庆降临。喜悦本是人生所需,可若未加节制、未有警觉,就会让心神摇摆,甚至生出隐忧。只有在不安中保持清醒,才能让喜悦走向长久,才能等来真正的安定。
这句话的妙处,在于它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的心境。生活里,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渴望欢喜,另一方面又担心欢喜太快、太烈会招来麻烦。于是人在喜悦中反而不安,仿佛心里生了一点小病,难以安顿。古人写下“商兑,未宁”,就是把这种心境点破。喜悦并不是不能有,但必须有节度,必须有自守。若能做到“介疾”,也就是有所防护,不放纵自己,那么不安就能转为喜庆。
孩子十岁也懂这个道理:吃糖果会很快乐,但如果不控制,吃太多反而肚子疼。快乐如果没有分寸,就会变成痛苦。大人也是一样,若在生活里沉迷享乐,不懂得节制,最终必然受害。九四爻所强调的,就是喜悦之中不可失去警惕,须有自守,方能迎来真正的“有庆”。

承。
仔细体会,九四所揭示的,不仅是个人心境的变化,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必经状态。因为九四的位置正处于上下承接之间,不高不低,最容易摇摆。人在这样的处境中,往往会陷入犹疑:该不该前进?该不该放松?该不该沉浸在眼前的快乐?正因如此,爻辞说“未宁”,意思是心里不安,不知所从。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比如在事业中有所小成时,人常常会心生喜悦,但随之而来的,是害怕失去、担忧不足。若因此迷醉于眼前的成果,便可能停滞不前,甚至招来败落;若因此焦虑不已,又会失去心安。怎么办?关键在于“介疾”。“疾”本意是病,这里比喻心中的隐忧,而“介”就是防护。一个人若能把这份忧虑当作提醒,而不是恐惧,把它当作心灵的警钟,就能不至于被喜悦冲昏头脑。如此,喜悦反而会转化为一种动力,最终迎来“有庆”。
在人际相处中也是一样。与朋友交往,若只是一味追求热闹与欢笑,往往流于浅薄;但若在欢喜中保持真诚,心中时刻有分寸,就能建立起真正深厚的情谊。家庭里亦然,夫妻间的喜乐若只停留在甜言蜜语,而没有责任感与谨慎,最终也会失去安宁。可若在喜乐中带着敬重和守护,就能化解隐忧,长久相伴。
社会层面更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群体若因一时的繁荣沾沾自喜,沉迷于浮华之乐,却不防患未然,终会埋下祸患。只有在盛时仍能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才会真正走向长治久安。九四的智慧,不只是个人的修养,更是群体的法则。

顿悟。
顿然明白,九四爻想告诉我们的是:喜悦若没有警惕,就会变成灾难;不安若能转化为警觉,就会成为福气。人心的“不宁”不是坏事,它提醒我们不要沉醉,不要放纵。若能善用这份不安,就会在欢喜中多一份清醒,在畅快里多一份稳重。那才是成熟的喜悦。
想一想,人生许多大的灾祸,往往起于最欢喜的时候。因为得意而失守,因为轻心而出错,因为放纵而失节。可若能在得意之时依旧谨慎,在欢笑之中依旧自持,就能避免后悔。古人说“谦受益,满招损”,正是这个道理。九四爻用“介疾”二字形象地告诉我们:喜悦之时,别忘了心里还带着那一点小小的病痛。那份小小的不安,正是护身符。
顿悟的关键在于,我们不必排斥这种不安。很多人害怕内心的不安,以为它是弱点,其实它是提醒。真正的修行,不是要让心里永远没有疑虑,而是要让疑虑转化为智慧。疑虑提醒我们谨慎,谨慎让我们守住分寸,守住分寸才有长久的喜乐。
进一步理解,《象传》说“九四之喜,有庆也”。这并不是说九四的喜悦立刻到来,而是说在谨慎中持守正道,最终必有喜庆。换句话说,真正的喜悦并不是即时的,而是延迟的;不是浮在表面的,而是深入骨髓的。它需要我们熬过不安,守住警醒,才能最终收获。这就像种子埋在土里,经过黑暗与等待,才会发芽开花。

明理。
回到生活,我们可以明白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喜悦不在于当下的狂欢,而在于长期的安定。人生要学会在喜悦中保持清醒,把不安当作提醒,把谨慎当作护盾。如此,喜悦才不会走偏,才不会变质,才能转为庆贺。
每个人都应该练习“介疾”的功夫。做事时,提醒自己不要因小成就而骄傲;处世时,提醒自己不要因小欢乐而忘了长远。即使心里有一点疑虑,也不要排斥它,而是要用它来约束自己。因为这份不安,正是保护自己不犯大错的智慧。
九四爻最终启示我们:喜悦要有深度,快乐要有分寸。若能在未宁之时守住警觉,在介疾之中安住本心,那么喜悦终将化为庆贺,人生终将走向安稳。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道德经》,尤其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章,与“介疾有喜”的智慧呼应,提醒人们在喜悦中不忘警惕。参考版本:中华书局出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