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55岁创业,84岁的她今年底要纳税100亿
2025-08-20

人要活得有意义,就得在有限的时光里留下点东西。

关玉香的故事里,有一股子倔劲,也有一份子清醒。五十岁退休,她没选择安逸,而是再一次走上创业路。那是一个常人眼里“该歇下来的年纪”,可她偏偏不愿意。她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又借政府的支持,建厂、守工地、请人、学技术。遇见被看不起的时候,她记一辈子,然后用一生去证明自己。等到八十四岁的时候,她说,她想在三十年里,为国家交上一百亿税。那一刻,她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个人,她只是觉得,企业活得有劲,就该对社会有贡献。

这故事其实问的是:人到底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人生?为什么有人到晚年依然选择往前走?为什么有人不愿意就那样“安享”?在当下,人们谈“躺平”,谈“佛系”,谈放下与享受,可这位老人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她说,做人得有一股劲儿,得把一件事情做好。她不认同光有过程而不要结果,她说,没结果的努力是没法让人心里亮堂的。

想想这一句话,仿佛一盏灯点在心头。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里也会遇到那种“差不多就行了”的念头,好像认认真真干了,成不成都一样。可她提醒我们,结果同样重要。因为结果是对努力的交代,是对生命负责的见证。一个人能在八十多岁依然满怀热情去看待目标,那不是贪婪,而是一种完整。

她的人生故事承载着一种道,也就是活着要“尽力成事”。她的一句话很打动人:“人活着总得留下点什么。”留下什么呢?不是要做大英雄,不是非得惊天动地,而是留下点对社会的贡献,哪怕再小,也要干干净净地去做。

于是我们明白了,她之所以在五十五岁还能创业,是因为心中还有未尽的火种。她之所以能把奥瑞金带到百亿规模,是因为那火种没有熄灭。她能面对一切困难保持乐观,是因为她懂得,心干净了,路就不会乱。

顿悟的时刻,其实就在对比之中。别人选择停下,她选择继续;别人怕风险,她敢去闯;别人嫌麻烦,她偏要坚持。这样的差别,正是生命意义的显现。我们常常抱怨岁月不饶人,可她却用行动证明,岁月并不是剥夺者,而是陪伴者。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用岁月去沉淀成果。她八十四岁依旧心气很高,那不是执拗,而是一种通透:她知道,生命终究有尽头,而贡献与价值能延续。

所以真正的明理是:人生完整的标尺,不在你活了多少岁,而在你留下了多少心安理得的印记。钱财可以轻看,地位可以不争,但你要有一件事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那才叫人生。

当下我们很多人困在焦虑里,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努力,不知道努力值不值。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必纠结得失,先问自己:有没有那股劲?能不能干干净净?是不是想要留下一点东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走下去。无论年纪,无论境遇。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此书讲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类如何找到存在的价值,与关玉香故事中所体现的“意义感”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