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那些不焦虑的人,都做对了一件事
2025-08-20

那些不焦虑的人,其实只是学会了一件简单的事——他们把心安放在了当下。

人常常会觉得自己过得不安稳,一会儿回想过去的遗憾,一会儿又担心未来的未知,好像脑子永远被拉扯着,左边是旧事的影子,右边是明日的雾霭。可一旦我们被过去和未来同时牵住,眼前的日子就像漏沙一样从指缝溜走,手里什么也没留下。其实,那些真正能安稳生活的人,他们并不是问题少,而是懂得在风声鹤唳里把自己安在此时此刻。这个道理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用心去体会。

我曾遇见一个年轻人,她换了新工作,远赴一座陌生的城市。消息一传开,她的朋友都说那是机会,可她自己却夜夜失眠。她担心上司会不会对她满意,担心能不能撑过试用期,担心城市的竞争会不会吞掉自己。她越看资讯,越觉得自己危险,好像脚下的地板随时要裂开。后来,在一些交流中,她慢慢学会不再频繁盯着那些负面的消息。她只是认认真真做好眼前的工作,闲暇的时候去散步,去拍照,去品一口茶。她的困境并没有立刻消失,可她的心境却平静了许多。那一刻我明白了,她并不是逃避,而是终于懂得:未来的答案不会因为你焦虑就提前揭晓,但当下的每一步却能被你用心走好。

这让我想到,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信息如潮的年代。手机一滑,各种声音扑面而来,有的说经济要变,有的说裁员要来,有的说教育要卷。每一条消息仿佛都和生活紧紧相连,却又都离我们一步之遥,够不到,改不动。于是人们只能在无数假设里兜兜转转,心越来越慌。就像一个孩子,如果他总想着“下一次考试能不能进步”,却不肯低头翻开眼前的书,他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焦虑也越来越深。人生也是如此,一味追逐未来的答案,就会陷在无法解开的循环里。唯有停下,唯有呼吸,唯有眼睛望向眼前的一草一木,我们才可能回到自己的掌心里。

我记得在疫情的那一年,许多人都像被困住的小兽,不敢往外跑,不敢大声笑。那时的我也焦虑,每天担心工作,担心未来。直到有一天我去看了一部电影,《心灵奇旅》。片中主角曾拼尽一生,认为登上舞台演奏就是生命的意义。当他终于如愿,却换来一阵空落落的虚无。反而是另一个灵魂,用最平常的走路、吃披萨、吹风,体验到活着的美好。那种全然投入的当下感,让他比任何成功都满足。看完电影,我走出影院,抬头看见蓝天白云。那一瞬间,我忽然心头轻了,原来天空一直都在,只是我早已习惯不再抬头。那一刻,我也体会到,焦虑不是因为事情难,而是因为我一直把眼睛钉在未来,却忘了脚下正踩着坚实的大地。

渐渐地,我明白这正是心理学所说的正念。正念不是玄妙的术语,它其实就是不带评判地感受此刻。我们常常用思维去衡量一切,动辄就是对错好坏,未来的利害。而孩子却不同,他们更容易沉浸在感受里。雨后的一滩水,在成人眼里是脏乱麻烦,在孩子眼里却是玩耍的乐园。因为孩子没有急着评判,他们只是单纯地踩,单纯地笑。所以,他们活得自在,而大人却被思绪捆住。正念便是提醒我们,少一些“这不好,那麻烦”的念头,多一些“此刻风吹过脸”的体会。思维像一条铁轨,窄而直;感受却像草原,辽阔无边。焦虑的人,往往是被铁轨绑住了。

有一位修行者说过,正念能帮人停下糟糕的想象。人总是习惯把小事放大成灾难:失业时想到自己会流落街头,被批评时想到会被世人抛弃。可如果我们能在念头刚冒出来时就察觉到,这只是脑子的加工,而不是事实,那么我们就能刹住这列奔向深渊的火车。那些真正不焦虑的人,并不是没有困难,而是他们不会让思绪制造比困难更可怕的幻象。困难本身可以解决,但灾难化的想象却只会让人寸步难行。

另一层作用在于,正念让人专注于把手头的事做好。有位禅师曾提醒朋友:吃橘子时,就好好吃橘子。若一边吃橘子一边担忧未来,那么橘子是吃不出滋味的,未来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人生就是一个个橘子,若总想着下一个,眼前的都咽不下去。正念并不是教人逃避,而是让人明白:未来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此刻是否用心。你若能认真吃下眼前的橘子,未来才会在无形中悄悄转好。

回想这一路,人类发展了科技,打开了无数的信息窗口,可心却越来越慌张。我们跑得太快,忘了停下来感受风的吹拂,忘了天空的蓝色,忘了身边人的温度。焦虑像影子一样追着我们跑,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把魂落在了未来,而没带在身边。活在当下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功夫。它藏在你端起茶杯的瞬间,藏在你抬头看天的片刻,藏在你和朋友一句简单的笑语里。当我们把心带回当下,才会发现,生活的丰盈一直都在,不曾缺席。

活着,就是活着。就是此刻的风声,就是脚下的步子,就是一份饭菜的香气,就是此时此刻的你我。愿我们都能学会这一点,把心安住,让未来自有未来。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正念的奇迹》,作者一行禅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