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年薪50万废掉的年轻人
2025-08-21
拿到年薪五十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常常被数字所迷惑。五十万,好像是一道分界线,仿佛越过了它,就能抵达人生的高峰。但实际走到这里的年轻人,才慢慢发现高薪并不一定带来解放,反而可能成为另一种困境。因为它像是一副镣铐,表面闪亮,内里却沉重。你被工资养着,同时也被工资绑着。那份看似丰厚的收入,足以让你维持体面的生活,却又不足以让你真正放手追寻别的可能。于是,人被“养废”了,困在稳定与焦虑的矛盾里。
这是当下许多职场人的写照。每天996,每天盯着KPI,精力都耗在输出上,却鲜少有余力做新的输入。靠着旧有的技能吃饭,一旦行业环境变化,个人的价值也随之下滑。就像河水枯竭时,小河塘里的水自然干涸。行业的繁荣成就了一代人的高薪,也在衰退时迅速揭穿虚假的安全感。很多互联网人就是这样,从曾经的光环,到如今的裁员、缩编,才明白所谓五十万,不过是行业盛世中的一块碎银,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护身符。
在这里,最值得深思的问题不是薪水的多寡,而是思维的局限。人为什么会被固定的数字困住?因为把自己当成“资源”,把工资当成全部,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独立生长的勇气。修行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执着。执着于一份薪水,执着于眼前安稳,执着于别人眼中的光鲜。执着的结果,就是丧失了变化的自由。佛经里讲“无常”,万事皆变。行业会变,公司会变,技能会变。如果心不能变,就会被困死在看似安稳的高薪里。
真正的出路,是从内里突破。突破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边界。一个人若只在单一技能上消耗,很快会被同质化淹没。要么深耕,让自己在某个领域做到不可替代;要么拓展,让自己的兴趣、特长、资源整合出新的价值洼地。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路径。比如,把知识转化为课程,把经验写成文字,把专业能力包装成咨询,哪怕开始时只是多赚一百块,也是从依赖工资走向多元收入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培养所谓的“第二曲线”。别等到第一份工作走下坡路时才惊慌,而是在还稳定时,就为自己寻找另一条轨道。有人靠期权,有人靠个人IP,有人选择轻创业。形式不同,本质相同:让自己不再单点依赖。
我记得一位朋友曾经感慨,他在大厂拿高薪多年,却始终觉得不安。直到有一天,他开设了自己的社群,把多年技术经验分享出去,哪怕收入还不及工资的零头,但心里第一次感到轻松。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了不靠公司的第二条路。这就是顿悟的时刻:安全感从来不是数字给的,而是来源于你能否持续创造价值。五十万可以是一道起点,但绝不是终点。如果被它困住,它就是牢笼;如果踩着它往前走,它就是阶梯。
最后,我们要明白,高薪只是手段,不是归宿。人生的意义,从来不在于某个年薪,而在于你是否有能力在风起时站稳脚跟。真正的修行,也不是追逐外在的数字,而是让心不被外境所牵,敢于放下执着,敢于开辟新路。数字是有限的,心的可能是无限的。年薪五十万不能废掉人,能废掉人的,是执着于那串数字而忘记了自己的成长。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第二曲线:跨越“S”型增长陷阱》(查尔斯·汉迪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作者以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阐述了如何在第一曲线未衰时,主动寻找新的成长路径,对于理解个人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极有启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