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如何荒废你的2023?
2025-08-21

你想要毁掉一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每一天都浪费在犹豫里。

人总是希望过得充实而不留遗憾,可真正荒废时间的方式往往不是大错大恶,而是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习惯:一再拖延的犹豫,明知可行却止步不前的迟疑,知道很多却从未去做的自我麻醉,把大量时间投入在无意义的消磨里,以及急切渴望一蹴而就的焦躁。正是这些看不见的细缝,一点一点蚕食掉原本充满可能的时光。说到底,荒废并不是没有做事,而是把精力错置,让生命在不知不觉中被耗散。

纠结,是第一条看不见的陷阱。人明明知道眼前的处境不理想,却迟迟不肯改变,一边不满一边依赖,于是日子就在拉扯里流逝。心理学家说过:“受苦比解决问题容易。”这是人性深处的惯性。因为改变需要勇敢,需要承担未知,而受苦只需要忍耐,就像抱着一块冰,一边被冻得刺骨,一边又舍不得放。可越是这样,心神越被消耗,时间越被吞噬。人生最怕的不是痛苦,而是明明有出路,却在原地兜圈。

停留在“知道”的幻觉里,是第二种荒废。我们常把“我知道”挂在嘴边,却没有真正行动。知道健康重要,但不运动;知道学习有益,但不落实;知道关系要经营,却总是拖延。知识成了自我安慰的外衣,却没有成为改变的力量。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正的知道,一定伴随着行动,否则不过是语言上的幻影。无数人就这样陷在“懂了很多,却没做一步”的困境里,表面增长了见识,实则寸步未行。

时间的黑洞,是第三种荒废。就像掉进了没有尽头的短视频、无休止的刷屏、机械的娱乐,看似放松,实则让人麻木。等回过神来,原本计划读的书没翻开,想写的字没落笔,想见的人没约成。生命最可怕的浪费,不是没事可做,而是明明有更有意义的事,却把精力交给了无意义的虚空。黑洞时间的可怕在于,它让人毫无察觉地沉沦,当你终于警觉时,已是一年过去。

急功近利,是最后一种荒废。总想一步到位,一口吃成胖子。目标设得太大,欲望压得太重,结果不是因渴望过强而拼命透支,就是因遥不可及而陷入绝望。这样的心态让人像坐过山车,时而狂热,时而崩溃,既消耗了身体,也折磨了精神。曾国藩说“凡事不可躁急”,这不是劝人懒散,而是提醒人要懂得节奏。成长和收获都是渐进的过程,太过急迫反而容易竹篮打水。

当你看清这四种荒废,其实就已经在逼近答案了。人为什么会荒废?因为逃避,因为自欺,因为沉迷,因为急躁。换句话说,荒废的背后,是对自己不够清醒。知道了这一点,就能明白,真正避免荒废的方法,不是去追逐更多,而是回归当下,面对真实。勇敢直面问题,才能止住纠结;让知道变成做到,才算拥有智慧;管住注意力,才不至于白白丢失时间;放慢脚步,才不会因欲速反而空耗。

顿悟往往出现在最寻常的时刻。可能是你在无意间刷手机,又突然想到已经过去的一小时;可能是你反复抱怨,却发现日子依旧没有任何改变;可能是你设下过高的目标,结果越努力越焦虑。就在那一刻,你若能停下来,看看自己手中握着什么,就会明白:其实生活并不缺机会,而是我们用错误的方式荒废了它。放下执念,调整心态,从眼下的一点小行动开始,才是真正的破局。

这一切说到底,都是心的修行。修行不是离群索居,而是懂得在琐碎的日子里守住清明。每天减少一点犹豫,增加一点勇敢;每天减少一点空耗,增加一点行动;每天减少一点急躁,增加一点笃定。年终回望时,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虚度,因为你在点滴中守住了时间的价值。

所以,所谓“如何荒废”,其实是提醒我们:别再荒废。文章表面像在教人怎样浪费时间,实则是用逆向思维,把镜子举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清那些正在悄然流逝的年岁。只有这样,当我们看清自己正在走的弯路,才会更珍惜每一个当下,才不会让一年空白。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本书以对话形式阐释阿德勒心理学,强调直面问题、活在当下、勇于行动,正与“避免荒废”一题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