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俞敏洪:没有执行力,再优秀都会沦为平庸
2025-08-21

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心愿也只能停在想象里。

世间许多人,每天忙忙碌碌,手里抓着各种清单,心里装着许多宏图,但最终回头一看,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走远。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资源,而是因为他们少了一份真正的执行。执行,不是口号,不是表态,而是每天把一步一步的事情做出来。就像农夫播种,不论他描绘了多少丰收的画卷,不把种子放进土壤,不去浇水,不去除草,就永远等不到秋天。俞敏洪所说“没有执行力,再优秀都会沦为平庸”,正是点醒世人:再多的光鲜,再多的期待,如果缺乏落到实处的行动,都会化为虚无。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下定决心要健身,买了鞋子、买了衣服、办了卡,可一个月去不了两次;有人说要学习,罗列了一长串书单,却总在手机上刷短视频;有人说要改变性格,要更加温和,却在下一次矛盾里仍然情绪爆发。表面上,他们并非没有志向,只是没有真正的执行。志向是方向,执行是脚步,缺了脚步,方向就成了一幅挂在墙上的画,遥不可及。这个世界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优秀的想法人人都有,但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就是谁能坚定地去做,谁能在风雨中坚持。

于是,问题的核心就浮现出来:如何才能让执行成为生命里的习惯?首先,它需要自律。没有自律的执行力,就像无舵之舟,随波逐流。一个真正有自律的人,不会轻易让情绪牵着走,也不会让外界轻易打断自己的计划。自律不是压抑,而是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放纵。其次,它需要清晰的规划。没有规划的执行,就会变成盲目的奔忙。很多人看似努力,其实每天都在耗费精力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最后一事无成。规划不是把生活排得满满当当,而是分清轻重缓急,抓住核心要点。再其次,它需要容错的心态。执行并不意味着永远正确,而是要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怕错的人往往止步不前,敢于试错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真正的顿悟往往来自一点生活的细节。记得有一次我在清晨练字,桌上摊开了纸,笔尖一触,写出的第一笔竟然歪斜。我下意识想撕掉重新开始,可突然停住,心想:人生哪有每一笔都工整的道理?若每次不满意都要推翻,那永远也写不完一张纸。于是我继续写下去,发现后面的字慢慢端正起来,而那最初的歪斜,也被整体的气息融入,不再突兀。那一刻我明白,执行的意义,不在于一开始就做到完美,而是在于不停歇地去写,去做。歪斜的笔划是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点的判罚。许多人的问题在于,他们总是停在开头,要求完美开局,结果因为一点不如意,就全盘放弃。若能明白执行本身就是修正的过程,就不会被开头的错误吓退。

执行力真正深刻的价值,在于它让一个人从幻想里走到现实中。许多人羡慕那些所谓的成功者,却不知他们的秘密并不在于多么天才,而是在于他们把别人只想过的事一天天做下去。别人读三页书停下,他们读三十页;别人写三天文章放弃,他们写三年;别人熬不过去的苦,他们熬了下来。日积月累,就拉开了差距。执行,是对命运的真正尊重。它不依赖外在的运气,而是靠内心的恒心。一个人只要开始走,就已经与停在原地的人不同;只要不停止,就一定能走到另一个风景。

这篇文章在当下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汹涌的时代,人人都能接触到无数的理念、方法、榜样,但真正能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终其一生被困在“知道”里,从未真正走到“做到”。执行力,就是那个桥梁。它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如何避免虚耗人生?答案就是去做,把所知转为所行,把所行坚持到底。没有执行力,再聪明的头脑也会迷失,再华丽的梦想也会坍塌。

愿你从今天起,不再只是空想,不再只是等待,不再只是羡慕,而是愿意迈出脚步,让自己的人生一笔一画写下去。不要惧怕错误,不要拖延时间,不要等待完美的开端。执行,就是最好的答案。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不负我心》俞敏洪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出版。本书以他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自律、执行、责任与热爱的关系,是理解“执行力”这一主题的现实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