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圆寂,重温他的智慧格言
2025-08-21
做人最大的智慧,是在无常里活出安然。
星云大师圆寂的消息传来,许多人心中都涌起一种莫名的空落感。九十七载风雨人生,从乱世童年到创建佛光山,他走过的路,从苦到乐,从无到有,最后又归于空。他留下的不只是道场、书籍、格言,更是一种穿透时空的心境。他常说:“我一生以贫穷为职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但在我的心中,世界又都是我的。”这句话听来矛盾,实则透彻。外物既不是永恒的拥有,贫穷也不必是桎梏;真正的财富,是内心的富足与给予。他的一生,就像他给自己取的法号“星云”一样,浩瀚无边,不求一人私享,而是要在黑暗处给别人一点光亮。重温他的智慧格言,不是单纯追思,而是提醒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何守住心里的清明。
细看大师的经历,他一生“坎坷僧、奋斗僧”。枪林弹雨中流亡,几次大病,几度濒死,他都安然承受。不是因为没有痛,而是因为他从不与痛纠缠。他的遗嘱中写道:“人生应当任性逍遥,随缘自在,能与道相应,就是最富有的人生。”许多人看到他创立了几百座道场、办了大学、捐赠文物,觉得他功业辉煌,必然艰辛无比。但他却说自己“创业简易”,因为他明白那并非一己之功,而是十方大众的合力。他能放弃观光地澄清湖的优渥之地,而选择荒凉无人问津的山坡,因为他要的是信众专程而来,而非顺道而至。这种“志不在近利”的眼光,正是修行者看长远、重因缘的姿态。格言中一句“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不是让人停滞,而是提醒:外物永远不够,心若常怀知足,便能无畏风雨。
真正的顿悟来自这些格言里朴素的提醒。比如他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多少人一生和外界拼斗,却被自己的欲望、嗔怒、骄慢困住。又如他说:“人生最大的勇气是认错。”世人多把勇气理解为抗争、争胜,却忘了敢于低头、敢于改过才是真正的强大。再如:“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当一个人心中有方向,能量便不竭。读到这些话,会发现它们并非高不可攀的佛理,而是每日生活中都能验证的道理。你在家庭里若能宽容一点,争吵便少;你在工作上若能满足一点,烦恼便轻;你在人际间若能给人方便,关系便和谐。这些句子之所以能成为“智慧格言”,不是因为它们多么深奥,而是因为它们能在细微处照见人心。就像一盏小小的灯,点亮的不是远方的虚幻,而是眼前的路。
所以,明理之处在于,我们该如何怀念星云大师?不是在繁文缛节的法事里,不是执着舍利、牌位,而是在日常的呼吸和行走中,把他的教诲放进生活。他说:“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四句话若能记住并实践,人生就不会太偏差。你和家人相处时,若能给他们信心,他们便能心安;你与朋友往来时,若能给他们欢喜,友情便能长久;你在社会中行走时,若能给人方便,你便是光;而你自己心中若有希望,日子就不会荒凉。星云大师的智慧,不在虚空,不在庙堂,而在饭桌、在书桌、在脚下。读他的格言,若只是点头称妙,那只是语言的收获;若能从今天起少一些怨尤,多一些慈悲,那才是心的转变。人生如浮云,富贵如过眼,但若能在无常里活出安然,便是真正的修行。
合十,如夜话,至此。
延伸阅读推荐:《人间佛教佛陀本怀》(星云大师著,佛光文化出版社,2016年)。此书系统阐述了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如何将佛法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中,既可作为纪念阅读,也能作为修心指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