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全网刷屏!《狂飙》里的高启强,究竟在《孙子兵法》中学到了什么?
2025-08-21

聪明用在正道是智慧,用在歪路是毁灭。

《狂飙》里高启强的崛起,让人心惊。他从一个卑微的鱼贩,凭着坚忍和谋略,最终成为呼风唤雨的大佬。他嘴里最爱念叨的《孙子兵法》,本是兵家圣典,教人如何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放在正道,是护国安民的妙法;落到邪路,却变成一把双刃剑,割裂了他的人生,也伤了无数人的命运。我们之所以觉得复杂,是因为在他身上,看见了谋略的力量,也看见了偏离正义后的深渊。正因如此,这个故事才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兵法的精髓究竟在于心智的清明,还是在于善恶的选择?

兵法中有言:“穷寇勿迫。”这是高启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手陷入绝境时,不可逼到死路,否则他必拼命反扑。这样的智慧,其实是柔中带刚的。人生处世,不论敌友,都要给人留条活路。高启强用这法子,不仅稳住了对手,也收服了人才。他懂得容人,也懂得容自己,这是他能从小人物一步步走大的底气。只是,他把这句话用在黑白角力上,换来的不是宽容,而是笼络人心的算计。智慧一旦偏了方向,就从慈悲变成了手段。我们看似叹服他的冷静,其实心底也明白,他所守的,不是人情,而是利益。

再说“上兵伐谋”。孙子讲,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高启强很会这一手。他懂得人心,懂得时机。别人用刀子,他用话语;别人用拳头,他用布局。他收服兄弟,不靠血拼,而靠心理战;他笼络人心,不靠暴力,而靠看透对方的缺口。他甚至懂得利用时局,把自己一步步推到权力的中心。这样的伐谋,让他几乎无往不利。然而真正的兵法,并非只教人夺取,更教人节制。孙子强调“全胜”,不只是取胜,还要保存完整。若只是利用人心,最终也会被人心所弃。伐谋若离了正义,就变成阴谋。阴谋再精妙,终究承载不了长久的胜利。

还有“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这是“以虚掩实”的妙法。高启强能忍,他最讨厌鱼腥味,却甘愿在鱼摊忍辱十几年。他能隐,他在黑白之间摇摆,却始终能让人看不透。他能伪装,在公众面前慈眉善目,做慈善,访老人,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可在背地里,他冷酷狠辣,借一句“我想吃鱼了”,就能让人命丧黄泉。这便是虚实的艺术。他玩的炉火纯青,骗得世人多年。但虚实的最高境界,不是欺人,而是自知。懂得什么时候该真,什么时候该虚,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这是兵法真正的智慧。高启强却只学了表皮,把虚实当作掩盖罪恶的幌子,终究难逃自毁的结局。

看似辉煌二十年,到头来一场空。为什么?因为《孙子兵法》的根,永远不是杀伐,而是“慎战”。孙子强调“非利不动,非得不用”,提醒人不要轻易起意,更不要被贪欲驱使。兵法的底层逻辑,是为了减少损失,而非制造破坏。高启强偏离的,就是这一点。他把兵法当作权力的工具,却忘了它背后的仁义。正道上的谋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邪路上的谋略,只能是饮鸩止渴,终会反噬。人心一旦迷失方向,智慧便成了毒药,越锋利越伤人。

所以,《狂飙》里的高启强,真正学到的并不是《孙子兵法》的全部,而只是它的“术”,而非它的“道”。术可以让人短暂成功,道才让人长久安稳。谋略若离开正直的价值观,就像利剑落入魔手,再华丽的招式,最后也只会自断前程。正如剧中所展现的,他能隐忍、能布局、能伪装,但他不能真正修心。他的结局,正是提醒世人:谋略必须与善意相合,兵法必须与正义相依。唯有如此,智慧才能成为光,而不是成为黑暗的爪牙。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孙子兵法新解》,孙武著,蒋锡昌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本书结合原文与现代注解,既保留兵法原貌,又辅以现实思考,能帮助读者理解《孙子兵法》的“道”与“术”,避免只学谋略皮毛而误入歧途。